《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笔记概要
一、《乡土中国》读什么 (一)知“意” 《乡土中国》是一部阐释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著作。阅读此书,当以获取书中关键信息、掌握全书主要观点,并最终“认识中国”为第一要义。 1.理解基本概念 2.理解主要观点和基本命题 “土”具有“不流动”特征→“不流动”因此“孤立、隔膜”→从而形成“熟悉社会”→“熟悉社会”必然成为“礼俗社会”。 3.把握论述框架与理论体系 (二)读“言” 掌握学术著作解读的经验与知识,获得解读学术著作的基本习惯与能力。 §说为形成新技能而设置的语文课(王荣生)。 三、乡土中国如何读 (一)三大阅读流程 1.提问与推测 2.确定重点(主题、标题、反复讨论的问题) 3.加工转化(复述、摘要、应用) 阅读《乡土中国》,可以通过阐释某一概念的意义, 写出某一章节的内容摘要,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全书进行加工。 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工、转化阅读成果:用书中的观点来阐释当今从乡土社会进人城市的“农民工”,看其中的理论是否与当前社会现实吻合,或者存在扞格;用书中有关“乡土”概念,来解释汪曾祺先生在《胡同文化》中所阐释的中国人“安土重迁”的国民性格..... (三)三大阅读策略 1.检视阅读(浏览书名、目录、相关章节及前言与后记) 2.细读策略 3.任务驱动策略 研究性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高级阶段,这时读者的想法变得比文本更加重要。读者需要将文本中的内容以及互动阶段的理解加以转化、综合,需要对这些内容加以评估批判,思考这些内容究竟是否正确,有何意义,对自己有何启发。善于阅读的读者在研究性阅读阶段,会将所理解的内容加以综合、加以转化,会对所读内容开展批判性思考。也就是说,他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所阅读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考,乃至运用于现实中去解释、解决现实问题。 四、《乡土中国》如何教 整本书阅读内容选择示例 专题学习目标的定位 (1)语言目标 熟读《乡土中国》,了解学术语言的特点,抓住核心学术概念, 通过联系语境、 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作者书中的重要概念与学术观点。 理解调查研究的一般结构, 通过调查、访谈,正确运用学术语言,为调查报告撰写纪录脚本。 (2)思维目标 ●根据特定的任务情境制定阅读计划,自主设计阅读记录单,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乡土中国》的逻辑结构,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等思维方法,建构阅读学术类著作的经验。 (3)价值目标 ●从《乡土中国》中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特点与变迁,激发关注底层生活的兴趣,学会从学术的视角关照当下的乡村生活。 ●从《乡土中国》一书中感悟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在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领悟这种态度和精神。



*结合整本书的内容来看,高中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字词障碍基本上是没有的,学生读过一些实用文章, 掌握了一些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但是学生是首次接触社会学、人类学学术著作。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梳理全书框架、了解主要观点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对这本书的持续阅读兴趣也很难保持。由于在语文经验上,学生对古汉语表达在理解上还存在障碍,书中所列举的《论语》《孟子》中的例子,孔孟的道德系统是直接用原文呈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对于西方宗教的例子,阿波罗和浮士德两种文化模式,由于接触得比较少,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隔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