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第一次听陈奕迅的《十年》还是小时候,那时候想的是,十年那么长,从情人沦为朋友的残酷,在歌词里却轻飘飘的一句划过。
8月29日,是我来北京满十年,那天下午跟丽颖从西单一路散步,走到西四的胡同里一家叫致璞的咖啡馆,喝了一杯橙香拿铁和一块百香果蛋糕。并不是刻意的安排,甚至下午爸爸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那天的意义,只是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完了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天,过的很愉快。我也不知道,人长大了是否对纪念日、时间一类的就变得更加不敏感了呢,是走的太快太急,少了时间回味。
说十年过的快,其实十年比想象中还要长。
十年前第一次来北京,和爸妈一起坐了20个小时的卧铺,在北京站下了车,不会坐地铁,于是直接打车到了传媒大学北门。酒店是东门外那家嘉利华连锁,在酒店里,我因为粗心发错了一条信息,被移动收了3块钱月费,被爸爸说了好久。报道那天中午,从星光超市后门走去二食堂的路上,我哭了一路,其实有点忘了是因为什么,反正就是被爸爸骂哭的。在狭窄的酒店,三个人一间挤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开始住进了38号楼,爸妈离开宿舍前,我抱着妈妈又哭了一顿。在38号楼的326,我认识了瑶瑶、芬芬和星月,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一起去门头沟军训,早上5点起床,晚上一起唱军港之夜,午餐晚餐遇到了神奇的西红柿炒茄子,最爱吃的是馒头抹腐乳和老干妈,军训回来瘦了整整12斤。那个秋天,特别喜欢去北图,借书、自习,补了很多流行歌曲,也读了很多张爱玲和亦舒,规律地在每周五晚打开内网媒体库,看完了吸血鬼日记和很多旧电影。不太喜欢集体活动,也没有遇到喜欢的人,爱一个人去逛北门天客隆,还在那里第一次独自买了条连衣裙,因为担心买到假电脑,还曾在中关村商厦下大哭着给爸爸打电话。在瑶瑶的安利下,开始用豆瓣。
这大概就是我对十年前来北京最初的印象了,那时候虽然互联网已经兴起,却依然是一个信息相对闭塞、资源获取难度大的年代,交通、电商、设备在之后的十年里,都有了极速的变化。
最近听说舅舅已经调去歙县高铁站了,因为高铁的兴起,黄山的老火车站已经快成为历史了。现在从黄山到北京只需要6个小时,除了高铁,有时候我也。坐飞机,出差偶尔还会从不同的城市回家。北京地铁的价格已经变了,从固定的2块变成现在的按里程计算,现在上班虽然住在公司附近,但时常还是会滴滴打车,地铁坐的很少,再近的距离共享单车就可以满足。后来住过很多很多次酒店,曾在陶然亭的地下室酒店半夜被打扫阿姨闯入嚇到,曾在前门胡同的破旧酒店因为没有钥匙被店主翻门而入然后吓得第二天落荒而逃,也曾住过很多五星豪华酒店和文艺的Airbnb。那部诺基亚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上面还保留着我年少谈情说爱的证据,后来换了好几台手机,152的手机号舍不得换,但也陆陆续续用过很多别的号码,网络成为最主要的手机套餐资源。毕业以后再也没有去过最喜欢的星光,甚至连学校都没回过几回,第一次租房就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一居室,后来又换了2次,房子一次比一次好,但小区却一次不如一次,可是年轻的我们,好像并不太在意这些。上一次和芬芬联系,还是在新中关的时候,忘了为什么忽然跟她打电话,只是觉得依然很暖,但是瑶瑶和星月呢,和星月做了4年室友,一起读了3年研究生,却渐行渐远,连彼此的近况都不想了解了。
--------- (没写完,跟自己说有空再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