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雄周末书话第十六弹|高晓松他妈比儿子靠谱多了



1949年10月5日,纽约女剧作家海莲·汉芙小姐给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信购书:
“我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上头说你们‘专营绝版书’。另一个字眼‘古书商’总是令我望之却步,因为我老是认为:既然‘古’,一定也很‘贵’吧。而我只不过是一名对书籍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罢了。在我住的地方,总买不到我想读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诺书店里头那些被小鬼们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
随信附上一份清单,上面列出我目前最想读而又遍寻不着的几本书。如果贵店有符合该书单所列,而每本又不高于五美元的话,可否将此函视为订购单,并将书寄给我?”
20天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回复道:
“谨在此回复您于本月五日的来函。敝店很荣幸能为您解除三分之二的困扰。您所列出的三种哈兹里特散文,均收录于这本典范出版社的《哈兹里特散文选》内;斯蒂文森的作品则在《致少女少男》中可以找到。我们挑出两本品相较好的书为您寄上,相信不久后即可送达您的手中,祈盼您会满意。随书附上发票,请查收。
至于您提及的利·亨特的散文,目前颇不易得见,不过我们会留意是否能找到收罗齐全且装帧精良的版本,届时将再为您寄上。而您所描述的拉丁文圣经,目前敝店并无存书,仅有晚近出版、布面精装普通版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新约全书》,不知您是否有兴趣?”
于是双方开始了长达20年的友谊。因战后英国物质短缺,汉芙小姐还不断寄送鸡蛋和火腿等食物包裹给伦敦书店。
但汉芙小姐却从没有去过伦敦书店。
1968年10月16日弗兰克给海莲写了最后一封信:
“亲爱的海莲:
是的,我们依然健在,手脚也还勉强灵光。这个夏天真是把大家忙坏了,从美国、法国、北欧和其他各国来的大批观光客,几乎把我们比较好的皮面精装书全都搜刮一空。由于书源短缺,加上书价节节攀升,恐怕很难赶在您朋友生日前找到任何奥斯汀的书,我们会设法在圣诞节之前为您办妥这件事。
诺拉和女孩儿们都很好。希拉已经开始执起教鞭;玛莉则和一位人品不错的小伙子订了亲——不过一年半载的还结不成婚,因为双方的经济条件都不太宽裕。所以,诺拉一心想当个福福泰泰的外祖母,这希望恐怕愈来愈渺茫呢。”
最后汉芙收到了伦敦书店的秘书1969年1月8日的回复:
“我于近日整理公文档案时,偶然发现一封您于去年九月三十日寄给德尔先生的信。我在此非常遗憾地向您报告:德尔先生甫于上上个礼拜天(十二月二十二日)去世了。丧礼则已在上周三(元月一日)举行。
德尔先生于十二月十五日因罹患急性盲肠炎被紧急送医,虽然立即施行手术,但他仍不幸因病情扩散,导致腹膜炎并发于七日后不治。
德尔先生在本店服务已超过四十年,加上马克斯先生也辞世未久,科恩先生对于这个不幸的事件自然万分悲恸。
您是否仍须本店为您寻找简·奥斯汀的书?”
我2019年夏天去英国,仍能感受到这种二手书店给人的温暖。
我自己2002年创办《价值》杂志,之后写了大量的志雄走读,都是通过网上书店进行销售,用微信与读者交流,因此也体验着类似的情感,并且持续至今。

俄罗斯的历史不好读,压抑又血腥。这本书倒是通俗易懂,作者也有自己的一点思想。
本书开头部分最精彩,陈述俄罗斯传统专制暴政不是必然的,中间还是有可选择的分叉点。
例如基辅罗斯时期,尤其是在首都诺夫哥罗德阶段,国家法制远远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今天当地人还在说:“诺夫哥罗德还没有被莫斯科占领前,公民可以参与政事,能决定公爵的任免!人们可以选举市级官员,甚至可以废黜大公,另选新主!”
11世纪到过诺夫哥罗德的人都说,那里男女平等,女性的地位在市区事务中举足轻重。那时已经有健全的排水系统,加固的铺木道路——比巴黎早200多年,比伦敦早500多年。
当年的桦树皮经卷告诉我们,基辅罗辅时期已有了高度健全的审判体系,包括陪审团以及仲裁机构。与其施加体罚,法庭更倾向于罚款。基辅的一些法律案例在现在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比如说,商人雇了工人后,临时毁约,合约在法律上仍有约束力,所以雇主要赔违约金。再比如,雇主通过中介雇佣员工,中介公司没能按时发薪,这时雇员有权要求雇主赔付。当然了,那时的法律和现代社会的民主还相差很远,不过诺夫哥罗德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法制的雏形。
“在俄罗斯历史上,有许多转折点,基辅罗斯时期就是其中之一。倘若基辅的法制模式能够发展下去,倘若专制力量没有占了上风,今天的俄罗斯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但1240-1480年期间,蒙古人占领了当地240年之久,罗斯国从脆弱的刚刚萌芽的民主制过渡到更持久更成功的专制制度。

作者是高晓松的母亲。
多年前,翻过高晓松的书,觉得他信口开河,很不靠谱。
但他妈妈的小书,虽然不少大白话,也不见得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一路看下来,靠谱。
老太太不说“诗与远方”这种矫情的话,却时不时透着真实可爱。
她说到福建赵家堡,“我老公认为,它是福建土楼的雏形,或曰鼻祖。”
老公是谁呀?除非是莎士比亚,否则总得有个姓名啊。

对我这种小时候热衷《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的人,这本书的书名对我太有吸引力,赶紧买来看。可惜我看了几页,感觉乱乱的,比萨拉热窝本身的历史还乱。

喜欢看志雄的书评?可以关注张志雄先生的新书《英格兰乡村漫步》上下册。
他在《英格兰乡村漫步》中总结到:
“根据我这么多年研究和观察英国的经验,我形容英国就是一个字:深。永远不要小看英国,它不动声色,藏富于民。
我这次去苏格兰和英格兰,避开大城市,只走乡村,我对这场乡村之旅的愿景是遇见美好。”

在ORSOの家微店、淘宝店下单购买,把美景与好书带回家。详情可戳:穿越到撒克逊人的世界 本期互动话题 你有多久没进过实体书店了?为什么不大愿意在书店里买书了?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