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才不遭人烦吧
最近比较火的“中生代”综艺大概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乐队的夏天2》了。查了下收视人群,主要集中在25到34岁。虽然这个年龄段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中年人”,但是在25岁自嘲是大叔,35岁就想退休的年代,这个年纪,的确就是心态中年人了。
由于在此之前,唱跳类综艺原来都是20左右小年轻的天下《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光听名字就已经让中年人蒙逼了。
101?是迪斯尼那个101忠狗么?这简直就是时代的代沟......
年初就开始炒作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刚放出各种消息的时候,就自带了许多标签,大龄,女性,明星,然后乘风破浪,话题度一波接一波的,完全踩现代女性焦虑的high点。大家都在期待着一部女性不惧年龄逆风翻盘的励志大秀。 我也是这么期待的,于是一开播就连着看了三期.........然后,就真看不动也看不懂了......
姐姐们都保养的很好,不说年龄也看不出是几岁。练习也很拼, 唱歌跳舞下腰劈叉都不落下,舞台效果也很炸裂,也不能说不励志热血了......但是却总有感情被骗的感觉。
记得在《创造101》中微胖黑美人王菊曾霸气的说要重新定义女团。《乘风破浪的姐姐》开头宣传语,每个年龄的女人都有自己的魅力。
Slogan立的有多美好,打脸的就有多快。 到头来,说好要改变女团面貌的王菊最近越来越瘦越来越像标准对的“女团”,说好要展现不同年龄魅力的姐姐们最后各个都打扮的像18岁的少女们蹦蹦跳跳。


这感觉就像是,我们本来想要改造世界,没想到最后却是被世界改造......本来丧丧的中年人们以为能从节目中能看到中年人的勇气与闪光点,看到美不局限于在于外表和年龄。结果最后他还是告诉你,女人要闪亮,还是得身材容貌活力全方位保持的跟二十出头的少女那样......感觉看着就更焦虑了。
也许是观众想多了,制作方不过是想拿女明星作为噱头,组一台唱跳养成类综艺节目。

其实,变瘦变美,精力充沛,都很好,追求更年的状态也没有没问题。让人觉得不适的是,表达和行为的分离,既然追求青春活力美就别拿多元审美说事儿,既然立了要保持自我本色的人设,就别去迎合大众。
这种说不出的拧巴感我最近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是我从看最近这几期《乐队的夏天中》想到的。
有一期里已经出圈小有名气(虽然我还是不知道)的白举纲主唱的乐队白日梦症候群表演的歌叫《蠢梦》,里面歌词风格大概是这样的
“毕竟前方狂风巨浪,我绝不退让,我绝不退让”
音乐不能说是不躁,唱的不能说是不投入。 但总觉得悬浮表面,有点虚无,最后果然评分不高,乐评人给出的理由是不够underground.......一个莫名的评价,还引起了现场争论。
其实仔细想想,我大概能明白是个什么意思,这并是歌的问题,问题大概出在人身上。
其实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就是是主流道路顺风顺水的何必非要表现自己黑暗压抑,明明没经历过贫穷困窘,非要唱的挣扎求存,拼命嘶喊的用力过猛的样子,像是有谁拦着似的......人和歌不配,这歌如果换个人来唱大概就又是另一番评价了,说不定还能感动一大片。
我们唱ktv时候有时候会听到人说,这个歌是我的歌,其实说的是这个歌跟他人的匹配。
浪子可以唱太空浪子,靓仔可以唱道上靓仔。 妖孽有迷幻的歌,乖仔也有阳光的歌。
没必要为了扮酷而凹造型,柔软的人何必要扮作凶猛,是什么人就应该唱什么歌,创作应该和行为一致,要不怎么凹都显得拧巴。 记得去年乐队夏天我写了一篇《中年人如何显得不那么辛酸》主要是看到中年人还在跟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同台竞争,感受到了时间的残酷。
今年观感觉有所改变,其实经历大概才是中年人最大的财富,技术容易超越,但是有些沉淀下来的感情,如果没有经历过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表现出来的,中年人可以是放下一切的潇洒,可以是经历低谷后的呐喊,可以是半醉半醒的颓丧,而这些让年轻人来表现这就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显得做作了。
这么说来,沧海桑田也许才是活力四射的小年轻无法比拟的中年人的核心竞争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