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离不开咖啡的
查看话题 >新加坡的kopi
高中时,对咖啡,甚至巧克力都是很小心翼翼的,因为怕上瘾。
后来去新加坡读书,在学校食阁的咖啡小摊买了一杯当地的kopi,人民币10块钱不到的样子,第一次并不觉得有多好喝。口味很浓,很甜,又夹杂着点焦焦的苦涩感。但是我清楚得记得,当晚失眠了。
还是怕上瘾,我只有在重要的考试前会喝一杯,生理作用加心理作用,整场考试都注意力十足。拿了A以后更是不得了,喝咖啡变成了一项庄重的仪式,似乎不喝咖啡便会影响发挥一样,咖啡变成了我的考试法宝,“兴奋剂”。
我那时候像只好奇的猫,总是想尝试,试试看自己的能耐有没有涨。试着试着,竟然开始喜欢上了东南亚的烤焦口感的咖啡。
工作日一两小时的lunch break,饭后总是三五成群地去我们常去的咖啡摊,我会点少糖的咖啡,或者不加糖的奶茶,或者两者的混合版 —— 鸳鸯。二十三四岁时固然也有烦恼,特别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但大部分时间的心情都像新加坡的天气一样,阳光灿烂。那一杯杯咖啡和奶茶,便也记载着那时和老板,同事们的侃侃而谈与欢声笑语。
我庆幸自己有个好老板,为数不多的双商都高,而且很善良的人。我常常被他和另一个同事逗得哈哈大笑,可能因为我平时笑得太多了,哪天不笑,想当个忧郁的诗人时,老板总是第一个察觉,问我怎么了。有段时间我在纠结要不要继续留在新加坡,还是来欧洲,老板特地请我喝了星巴克,(要知道五六新币的星巴克和两新币的食阁咖啡比,还是挺奢侈的)和我分享他自己的故事,他曾经的挣扎与现在的梦想,甚至提出帮我找新的工作,好让我去欧洲和老公团圆更容易些。我感动得哭了。
因为有可爱的人,咖啡的记忆都是美好而珍贵的。
现在在德国,自动的咖啡机很常见,办公室里高级的机器,用好些的咖啡豆,一分钟不到就能给你一杯不逊于星巴克的咖啡。端上咖啡,走进会议室,开始了假装的交谈。
刚开始工作时,我的大部分交谈是半真半假的,因为我不能完全听懂同事说什么,只能半猜带蒙地回应着。电影里有句台词,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现在我已经能完全听懂同事说什么了,好笑的是,我也理解了他们有多无趣。我可以毫无障碍地说出我的想法与观点,我却再也看不到对方眼里的亮光,就像当年我在新加坡的老板那样,充满认可与鼓励。我现在的老板是个德国人,和很多德国人一样,对于事物的见解不会因为你的三言两语而动摇。他们高傲冷漠,其实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和观点,问你只是出于礼貌性的。他们对新鲜事物持完全可疑的态度,甚至每次去中餐馆都是点同样的菜。
去年年末回新加坡,去超市买了几袋速溶咖啡。想念新加坡时,我会泡上一袋,管不了高糖与高脂,一饮而尽。在新加坡时惦记着欧洲的冬天,在欧洲时惦记着新加坡的夏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是不是永远不会满足? 可是满足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快乐吗? 我不知道。生活里总归是要有妥协的吧,我安慰着自己。
干一杯速溶咖啡吧。
-
tro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4 00:13:39
-
宁6623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7 07:11:19
-
薄荷2.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8 04:44:26
-
豆友16670748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8 11:28:49
-
Champerno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16:28:19
-
肥猫de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7 19:27:09
-
YIVO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4 15:46:26
-
Zhu_hhhhh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8 11:10:28
-
mamami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2 11:15:50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2 08:23:42
-
小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31 12:44:29
-
一碗瓦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8 13: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