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徕卡夜神NOCTILUX的宾得:守护流浪者的夜行精灵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豆瓣认识了一位做宠物收养的朋友;刚好在七夕这天要做领养活动。很荣幸能得到信任担任活动的摄影师,前一天去现场测光,ISO调到800感觉就够用了。但是等到活动当天去发现,现场的光源很杂,人流量大给拍摄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都说摄影是光影的艺术,以前不怎么理解这句话后来通过实践才慢慢有了体会。因为被摄物体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达到相机中。人的眼睛其实是一部很精密和高级的设备,但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做到看到什么就能拍出什么样的效果。只有让光源能均衡的照射到被摄物体,拍摄出来的照片明暗的过度才能均匀,有了足够的光源物体的清晰度也会提高。
曾经在电影界有个神话那就是美国导演库布里克,曾经使用了蔡司为美国航天局特制的F0.7光圈镜头,在极其黑暗的条件下仅仅依靠蜡烛微弱的光源拍摄了《乱世儿女》(又译巴里·林登)的不分镜头。
曾经乱世儿女这个名子给我很大的震撼,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点这种味道。后来随着被时代的蹂躏,才发现原来米兰·昆德拉提出过一个词叫Kitsch。翻译来就是俗媚或者说自媚的意思。怎么理解呢,那就是讨好自己、迎合自己,再通俗说就是感动自己。这是一代人的通病。
扯的有点远,回到主题。大名鼎鼎的徕卡夜神NOCTILUX-M 50mm f/0.95 ASPH相信大家不陌生,而8万多的价格确实也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徕卡本身也更擅长暗部环境的拍摄,色彩的表现上更为厚重和沉稳。
于是这天我拿着宾得K1ii配着二公主FA 77mm,和星武士50mm F1.4两枚镜头,开始了大言不惭的挑战夜神之路。FA系列的镜头是老宾得胶片机的镜头旗下三个系列有着宾得三公主的美誉,有着出色的SMC镀膜技术;而星武士则是该品牌下旗舰标准焦距镜头。总的来说,表现出的效果都不俗。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坚持和努力。我前任女朋友和我分手时,我记得有句话一直震撼和充斥着我内心,她说“你以前看我的眼神里是有光的,而现在你看我得时候,眼睛里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光...”
而我则像一个逆行的精灵,找寻着这种光。我发现现场喜欢宠物的人在看着小猫时眼睛里有光,小朋友在好奇面对这个世界和探索时,眼睛里有着光;现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在精心准备这场活动时,眼睛里也有着光。
我坚信好的照片背后是有故事的,有摄影师的思想,有被摄物体和人的情愫和故事。好比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还有前阵子的一位无名摄影师薇薇安(有一部纪录片叫《寻找薇薇安·迈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她本是一位保姆,业余时间喜欢带着相机去拍摄所在的城市和生活。很多底片并未冲洗,直到她去世很多年后才被拍卖捡漏的小伙子发现和冲洗扫描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洗出来的底片对于已经去世的摄影师是否还有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挥霍有力的时代,对于那些还坚信善良和正义的人,是否还有意义?我没找到答案,希望我的这些照片,能给出答案。仅以此片献给守护流浪者的夜行精灵们。






-
Shawn.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2 09: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