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的,看完之后对村上春树有了些许敬意,真的是真诚的对待自己的职业,并为之踏实努力的付出,拒绝诱惑和杂念,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鉴于自己语言组织能力的匮乏,也只能摘抄一些有感触的句子和思考,来反馈一下,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第一章 小说家是宽容的人种吗?
他先表述了自己的一个观点,绝大部分的作家都认为,唯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写的东西最正确。靠着这样的信念过日子,有点像我们的老话-文人相轻。顺便还举例说明了一下。但是转折出来了,与其他职业领域相比较,写小说的基本没有排他性,一支笔、一张纸、方寸之间就诞生了一部作品,跨行操刀的比比皆是,而究其原因是文学圈并非一个你死我活的社会,大家可以共同生存。但是也由此提出一个问题,多数新晋作家昙花一现、不知不觉的消失了,也才开始展开说明自己对于小说这一职业的见解。
“写小说自己不是头脑活络的人适合从事的工作,虽然写小说必须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修养和知识。但是,写小说是需要用低速档缓慢前行、去耐心推进的作业。”
对于小说存在的必要,他是这样表述的“这取决于每个人心中对时间跨度的选择方式,也取决于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视野架构。表达得更确切些,效率欠佳、拐弯抹角的东西与效率良好、灵敏自如的东西互为表里,我们栖身的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多元。无论缺少了哪个层面(或者处于绝对劣势),世界恐怕都会变得扭曲。”
“才子有才子的节奏,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节奏,学者有学者的节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人的节奏似乎大多不适合执笔创作小说。”
小说家也有保质期,文思如泉涌的机会也并不是时常有,一旦这样的时期过去,作为把小说来当做职业的小说家的创作驱动力就需要更加深厚、历久弥新的资质来取代聪慧的头脑,“倘若不在水中始终游向前方,必然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听起来也真是残忍啊!但是想一想人的一生也是被裹挟着不停往前的,不知不觉怎么就又开始了丧的气息。
“写一部小说并非多大的难事。写出一部上乘的小说,对于某些人来说也并非多大的难事。虽不说手到擒来,也并非难以企及。不过,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却难之有难,绝非人人皆能。正如刚才想说的,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特别的资格。而它与“才华”恐怕风马牛不相及的。而要分辨这资格,答案只有一个:直截了当地扔到水里,看它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确实是这样简单粗暴的道理反而能够解决很多犹犹豫豫的问题,不管是写小说还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试试怎么知道,拒绝到底是为自己找的借口还是自己真的不行呢?
我最近一定是太励志了,这样的文章我都能喝到自己给自己顿悟的鸡汤,顺便也想一想,他作为小说家,回顾了职业生涯,得出来自己的道理。而开始工作的我依然是没有规划、持续迷茫、间歇性的打鸡血、走走停停看看。
持续更新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