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妈妈,但我不想被说有“妈味儿”,这正常吗?
《婆婆与妈妈》《妈妈是超人》《超人妈妈带娃记》,伊能静三年之中参加了不少真人秀。
节目中,伊能静能与婆婆逛街聊天,两人一起“欺负”秦昊。婆婆称体重时,她用手遮住体重秤不让镜头拍到;她带着女儿来到秦昊的城市,只为能让一家人享受亲子时光;秦昊无法独自带娃超过两个小时,她却能够在工作和女儿之间无缝切换。

她带着女儿来到秦昊的城市,只为能让一家人享受亲子时光;秦昊无法独自带娃超过两个小时,她却能够在工作和女儿之间无缝切换。
在这些片段中,她展现较多的是身为妻子、儿媳,还有妈妈的身份。不难看出虽然身为明星,她的生活也是大多数中年妈妈的日常。
不过这些节目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观众对伊能静的评价也是体贴,懂事,最多就是不容易。


仔细想想是有点奇怪,当妈的时候不被“妈”,不当妈的时候却被“妈”了。怪不得伊能静发微博表示她也看不懂了。
言归正传,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所谓的“妈味儿”具体是指什么:
1. 团队中的其他人乐感不好,她身为前辈开启了教育模式,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成熟且成功的,过于沉浸在自己的经验里,没有顾忌到其他人的具体情况。
2. 她有很强的责任心,想将团队打造成她本人理想中的模样,而不是团队其他人想要达成的模样。
3.她惯于付出,对“用自己的时间来操心别人的事”这件事习以为常,并认为这是一件他人应该接受的事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妈妈经常说过的话:
“为了你好。”
“我觉得你冷。”
“我早就说过了……”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
就像看到《隐秘的角落》里,周春红逼迫朱朝阳喝牛奶,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一样,大家看到伊能静的行为,就联想到了妈妈。


除此之外,“妈味儿”还用来形容女性的外貌。
豆瓣有个女生在“今天你精致了吗?”小组发帖说:“我才22岁,但跟朋友合影看起来就像个老母亲一样,妈味儿很重怎么办?”
女孩并不是妈妈,但是斜方肌粗壮,发型朴素,黑黄皮,不是攻击性的长相,看起来温柔亲和。
就是因为她很像诸多已经做了妈妈,没有时间做身材管理,而且原本就长相普通的女性一样,所以被描述为有“妈味儿”。
目前看来,“妈味儿”是一个集中了多种负面印象的形容词,这个形容词不被大家待见,也不被女性待见。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出现,“大妈”一词早就不再是它原本的含义,甚至不是“成年女性”这一群体,它已经从一个名词演变成具有形容词意味的词语,其中包含“烦人、控制欲强、啰嗦”,以及“身材走样、谈吐泼辣、品味堪忧”。
妈味儿、大妈,早已与“妈妈”这一复杂而真实的群体割裂,成为具有社会性的词语。这就是为什么伊能静和22岁花季少女不当妈妈的时候,却被说有“妈味儿”。这个词语自妈妈而来,被大众提取出负面含义之后,又反加在妈妈,甚至全体女性之上,而且已具有贬义。
//
所以,当有人说一个女性“妈味儿”十足的时候,是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动态过程。
它将群体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特征(母亲的善解人意、尽职尽责、温柔体贴),成为在本质意义上与群体特征对应的指标物。
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强势且不具污名的一方最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即“贴标签”。

贴上“妈味儿”,你就该被嫌弃。
这就是“污名化”。
将“妈”这个“孩子的养育者”,污名化为一个“烦人、控制欲强、啰嗦”的形容词时,无疑是对又一女性群体的伤害。
身边已经有不少女性,甚至妈妈,都已经开始对“妈味儿”这个词语敬而远之了。
“如何让自己不具有妈味儿?”“如何去妈味儿”在之前也成为女性讨论的话题。
她们想尽力摆脱这些缺点,做到完美——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懂得互相尊重,在生活中善于自我形象的管理,在夫妻关系中为对方留有空间,就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一样。

但时不时,会因为细小的皱纹被不认识的年轻人喊阿姨,内心难过:“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有妈味儿?”
这不是“妈味儿”的问题,也不是妈妈的问题,这是认知的问题。

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女性是什么样子的?
日本摄影师石内都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木村伊兵卫的女性摄影师。

她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这里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所在地。这个看似平静的海港,积蓄着美国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也积蓄着日本对美国爱憎交加的复杂感情。石内都对家乡的感情也同样复杂。
她年轻时决定离开家乡再不回来,但后来她决定直面令她恐惧的东西。所以她回到家乡,拍摄了《公寓》《连夜的街》和《绝唱·横须贺街头》三部曲。镜头下的家乡是陈旧的,破败的,无处不在的生活气息和无处不在的死亡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气质。其中《公寓》使她赢得了木村伊兵卫奖。

而在那之后,她虽然名声大噪,却找不到自己想要拍摄的事物,直到1987年,已经四十岁的她决定拍摄50位与她同年出生的女性。
随后,她的作品《1947》问世,其中的作品包含了50名于1947 年诞生的女性的手、足影象。从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窥见女性的秘辛与真实。




手和脚都是日常大家不容易被注意到的部位,但却是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经历和秘密的部位,从这些照片中我们能看出,40岁的女性的掌纹是怎样的,皮肤是怎样的,照片不会说话,却最有情感。
2001年,她又拍摄了《Mother's》。





每一个静物背后,都有可能有一段有关“妈妈”的故事,它是琐碎的,它可能有尴尬,有遗憾,有不甘,有雀跃,但又无比真实。
相比于虚无缥缈的妈味儿标签,这些图片难道不更具有说服力,来展现妈妈是什么样子,或者说真实的人类是什么样子。
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石内都坦言:“身为女性,本身就是一种天姿。”
世界上有女性,有妈妈的存在,一定是令人感到充盈、令人深思的,如果来定义“妈味儿”,也不应该是一种负面印象的叠加。
“娘”“婆婆妈妈”“大妈”“小姐”,在这个诸多女性名词已经被污名化的今天,警惕妈味儿再成为下一个贬义词。
不必因为不够完美而责怪自己,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不必理会刻板印象的“一票否决权”,也杜绝任何人偷换概念。
所以无论你是不是妈妈,被说有“妈味儿”时,你都不应感到羞耻和排斥。
“我是女性,所以我才有妈味儿。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END-
// 图文版权归禹田文化传媒所有 //
//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
转载 投稿 请发送邮件至:utoping@163.com
-
斑点鸟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0 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