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清楚,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力
有一次打车,司机师傅让我印象深刻。原因有两个,今天先说第一个:不会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把话说清楚”的能力。
那天车不好叫,等了5分钟左右,我的订单才被接单。看了一眼,发现车在3公里之外。看来,我家附近没车,不然订单不会派给3公里外的车。既然如此,安心等车来吧。
刚想着,有个陌生电话进来了,接起来,听到对面说:“我是不过去接的“。
哦,是滴滴司机。我问:”为什么?”
“太远了,要开好久,你愿意等就等。”
我:“没事,你来吧,我等你,这会儿也叫不到其他车了”
”好吧” ,嘟嘟嘟嘟......
电话被挂断了,我心里在想,他到底会不会来?从他的意思和语气来看,他明显不想空着车跑这么远来接我。但他没像其他滴滴司机那样,打电话来直接和我说:请取消订单,离得太远,我不过去了。
平台派单太远,司机师傅拒载,是常有的事儿。一般,师傅都是直接打电话过来要求我取消订单,语气坚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我除了照办,再重新叫车,也没有别的选择。但今天不同,这个师傅并没有要求我取消订单,他只是说他不想来,理由是我要等很久, 当我回答我可以等时,他的理由便不成立了。这时,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个“如何有效沟通”的反面案例。
这位师傅没有直接表达目的:“取消订单”,而是抱怨:“太远了,我不来”,同时赌气说:”你愿意等就等“。
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乘客,可能的结果就是吵架+差评。
但我,确实着急等车出门,也就忽略了他这些不满的情绪,直接从他的逻辑入手,”好,我可以等的,你来吧”。 从而避开了他的情绪,达到了我的诉求。反过来,这位师傅是没有达到他预先想要的结果:“让乘客取消订单,不放空车跑这么远”
考虑到他语气中透出来的不善和负面情绪,我心里打定主意,一会儿上车,绝不在言语上刺激他,安全第一。
但是下车后,可以考虑给他差评或者向平台反映情况。
这位师傅,空车这么远来接我,但我却在心里盘算着是否要给他差评。
这事情做的,真真儿是吃力不讨好。
能把话说清楚,是个基本又必要的技能。掌握了,生活中便多了很多自由;没有掌握,会面临处处碰壁的不顺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