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品种能代表所有葡萄,那一定是巨峰葡萄
今年夏天,我似乎特别沉迷巨峰葡萄。
所有水果里,我最喜欢吃葡萄,并且还爱屋及乌地喜欢紫色。每年夏末秋初,也就是此时,就是我最爱的葡萄的时节。
记得小时候,我们还住在爸妈的国企家属院里。我每天从幼儿园回家,洗了手,爸爸支起小板凳,端一个搪瓷小盆到我面前,里面都是洗好的水果。很多时候,这盆水果都是紫里带着绿、大小不一的巨峰葡萄。
说起来,现在很难看到紫中带绿的巨峰葡萄了。90年代初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精致和虚假,这种紫中带绿、大小不一的葡萄就跟那时候的友谊雪花膏、天使土豆片一样朴实又不加修饰。
但我印象里,父母似乎总能不分季节地带回这种葡萄,导致我一直以为,巨峰葡萄是所有葡萄里最普通、最不值钱、什么时候想吃就能买到的一种。
于是,自从我开始住校、有零花钱自己买水果了之后,我虽然仍然喜爱葡萄,却再也没买过巨峰,而是在玫瑰香、无籽露、小蜜蜂、美人指、马奶葡萄和红提、黑提之间乐此不疲地来回挑选。
巨峰就这样被我冷落了十来年。
直到这两年,我再次发现巨峰的美好,现在想来可能是始于日本的巨峰葡萄布丁火起来的时候,那些营销帖把巨峰葡萄的味道描述得如此馥郁美好,于是我又想起了它。Ok Fine,看来我人云亦云没什么判断力的定位还是没有变。
后来当我开始对食物认真起来,发现巨峰其实是种血统很高贵的水果,植育也很不容易。在日本,一些好的巨峰葡萄可是要按颗算价的。
当然也可能是种植技术的提升,或者雨水丰沛,使我觉得今年的巨峰葡萄特别好吃。全然不是“没有记忆里的味道”了,味蕾随着我年龄增长的成批死亡并没能让我失去对这种美好食物的感知,尤其是葡萄贴近皮的果肉和汁水,简直是人间美味,香浓极了。
因此我觉得剥皮吃巨峰葡萄简直是暴殄天物。
当然,和半生不熟的人一起吃饭,如果恰好餐后有葡萄,我还是会故作淡定地用两只手指捏起一粒葡萄,轻轻剥去它的皮,捏着最后一点葡萄皮把果肉送进口中。但如果我在家,我非要直接从葡萄的开口处直接连皮带肉龙卷风式吸得干干净净不可。
除此之外,我还总结了一个挑选巨峰的方法论。
首先,颗粒一定要散,那才是自由生长、吸饱阳光的大自然产物。那种胖嘟嘟生在枝上,互相挤颗粒都变形的那种葡萄,我劝你还是看看就算了。另外,单颗颜色还是要相对均匀,如果颗粒颜色非常深,但是每颗开口的部分发绿,那样的葡萄大多没有香味。另外一点我不太能确定,但我觉得带着白霜的那种,似乎更新鲜好吃。
如果有一种品种的葡萄可以代替葡萄这个整体,那一定是巨峰葡萄。就像口蘑之于蘑菇这个大类一样。
所以我想,在当时,我父母两个普通家庭的小夫妇,是在尽力给我最好的吧。他们的爱或许一成不变,缺乏新意,就像一年到头他们不断带回家的巨峰葡萄。
但却是最朴实、从来不曾远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