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半生 只为遇见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校园里忽然刮起一阵三毛风:《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等书籍,风靡一时。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字,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诗与远方,浪迹天涯,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让人心驰神往。一个台湾女子虽然经济拮据,却把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过得趣味横生,诗意盎然。传奇、冒险、流浪、随性……,这些贴在三毛身上的标签,熠熠生辉。一时间,三毛成了海峡两岸年轻人共同追逐的偶像。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嫌“懋”字笔画太多,直接省略掉,更名为陈平。三岁时,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写作时便以“三毛”做为笔名。祖籍浙江定海,1943年春天出生在山城重庆黄桷垭。父亲与叔叔均为知名的大律师,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解放前夕,跟随父母去了台湾。
读小学时,三毛遇到了一位恶毒的数学老师,心理遭受严重挫折,患上自闭症。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杰出的华人画家学习绘画,身心才得以治愈。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对此事作过记录。
大学校园里遭遇初恋:青年才俊舒凡,真实名字叫梁光明。文学系才女爱上戏剧系才子,成了青青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两个人对影成双,柔情似水,幸福仿佛触手可及。舒凡大学毕业时,三毛死缠烂打逼婚不成,负气远走他乡。从此天各一方,三毛沦落天涯,如一只雨燕穿越云海,飞度千山暮雪。爱到深处是怜惜,情到极致是放手。独自一人异乡漂泊,流浪远方,反而成就了三毛的传奇人生。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齐豫清澈明亮的嗓音,把三毛作词的这首《橄榄树》,唱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这首歌,也是三毛人生最好的诠释。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三毛出走台湾的首选之地。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那些橄榄树,见证了三毛四处漂泊的身影。
在马德里,三毛邂逅了十八岁的帅小伙荷西。可当时,三毛并没有对这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大男孩动心。拒绝了荷西的痴情后,三毛谈过N次长长短短的恋爱,遭遇到N段深深浅浅的情缘。拒绝日本青年的求婚,三毛转而投向德国青年约根。这位德国人好专情,竟然痴痴的等了三毛二十多年。那些来去匆匆的情感,一如浮萍,散落一池浪漫春水。
除了在西班牙求学以外,三毛还曾经去德国与美国游学。负笈远游数载,学成回台湾后,三毛遇见一落拓不羁的画家,一个有家室的爱情骗子。曾欲与一帅气斯文的德国老师结为伉俪,那个人却在婚姻的殿堂前,突发心脏病猝死。
三毛的骨子里透着热烈与野性,美丽而又忧伤。历经情劫,伤心欲绝时,她再次前往西班牙。那个自由奔放的国度,可以治愈心灵创伤。或许冥冥之中,上苍早已作好了安排:三毛与其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荷西再度相逢,开启了一段异国姻缘。为了三毛,荷西放下自己迷恋的大海,去了西属撒哈拉沙漠。一路跋山涉水,倾尽所有,几乎忘记了自我。几经波折,两个人最终在尤恩缘定三生。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沙漠人家的活色生香,却激发了三毛身上蛰伏已久的写作才华。一篇篇文学作品涌泉般源源不绝:《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纷纷问世,惊艳了海峡两岸的文坛。
非洲突然发生的战乱,逼迫三毛与荷西撤离撒哈拉沙漠,去了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为了谋生,他们到了加纳利群岛中的拉芭玛岛。原本以为生活就这样平静无波地过下去,不料荷西钟爱的大海,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秋日的一个清晨,荷西去大海中潜水,再也没有活着上岸。拉芭玛,一座死亡之岛,一座极具悲情色彩的岛。三毛与荷西六年的恩爱相守,就那样埋葬在了拉芭玛岛上,埋进了那一片蔚蓝色的大海中。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生命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电视剧《雪山飞狐》的片尾曲《追梦人》,罗大佑最初其实是为三毛而写。马德里、撒哈拉、加那利群岛...…荷西追随着三毛,三毛追随着荷西,彼此相伴一程山水,追寻一份美好纯真的爱情。上苍带走了荷西的躯体,却带不走他的灵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有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三毛并不孤独,荷西与她永远同在。一往情深,不离不弃。
八十年代初,三毛诀别荷西,结束了14年异国他乡的流浪生活,从加那利群岛回到久违的台北定居。《联合报》特别赞助三毛,到中南美洲旅行半年。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中南美洲十几个国家,都留有三毛的足迹。她衣袂飘飘,独自行走在彩霞漫天的拉丁美洲苍穹下,写成了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台湾女子独自游走了包括欧洲、美洲等54个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三毛一路翻山越岭,走进纷扰的浮华尘世,也走进了无数人的记忆中。
定居台北后,三毛任教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小说创作、散文习作这两门课程。生动形象的讲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那段时间,教学和写作,成了三毛的生活主轴,先后写过《倾城》、《谈心》、《随想》等作品。
1989年4月,三毛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在故乡浙江祭祖,行礼如仪。走过祖国大好河山,足迹遍布成都、西藏、重庆、三峡、武汉、上海,并专程拜访了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认他为干爹,了却了多年的夙愿。后又行走新疆,遇见蓝颜知己王洛宾。王洛宾说:“三毛很美,我只能遥望欣赏。心若向阳,何所谓远方,所过皆为吾乡!”这份感情在年过古稀的王洛宾那里云淡风轻,而在三毛那里却情深似海,挥之不去。三毛,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特立独行,灵动飘逸。流浪半生,只为遇见爱。
1990年,三毛应导演严浩所托,完成了电影《滚滚红尘》的剧本,这也是她的绝笔,此生最后的绝唱。由林青霞、秦汉演绎的《滚滚红尘》,收获赞誉无数,却独缺对三毛的褒奖。电影落幕,人生幻灭。三毛独自转身,拂袖而去,留下一个落寞悲伤的背影。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电影《滚滚红尘》片尾曲,唱出了三毛的心声。在干爹张乐平家度过最后一个中秋节,1991年1月4日清晨,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用丝袜自缢身亡,结束了四十八年的传奇人生。
纵览三毛的文学作品,多用白描手法,展现社会原貌,描摹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经历过灰暗的少女时期,命运多舛的青年与中年,悲悯之情是三毛作品的基调。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周遭的世界,没有太多的粉饰,情感真实地反映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浓郁的抒情色彩,是三毛作品的一大特点。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始终流露出女性的柔美和细腻。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这个为爱流浪半生的女人,尝遍酸甜苦辣,看尽世间百态,一转身尽兴而去。三毛的前半生飘零流转,居无定所,或许来世再也不想去流浪。她想要的无非就是安静恬然地活着,与所爱之人平凡相守,温柔相依。走进斜阳草树,淡看天光云影;居住寻常巷陌,安享人间烟火。2020.8.17
ps: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