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疗法推荐:接纳承诺疗法(ACT)
周末给自己定期做自我整理的时候,发现了这套ACT疗法,不禁大喜“这说的不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嘛hhh”.....所以把这套疗法简单记录介绍了一下:
主要参考书籍↓....及相关解析
接纳与承诺疗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蒂文.海斯(Steven C.Hayes) 教授及其同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于行为疗法创立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继认知行为疗法后的又一重大的心理治疗理论。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与辨证行为疗法、内观认知疗法一起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代浪潮,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最新发展。
ACT策略的好处:是提高心理灵活性,提高你通过心理改变,坚持有目标的行为,以达到价值追求的能力。简而言之,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
心理病理僵化过程——
ACT认为,由于“回避控制、认知融合、脱离现实、概念化自我、价值不清和行动受限”六大过程,造成了人心理病症僵化与负循环。

“ACT心理治疗六边形”
心理灵活性的提高,关键要打破心理僵化,因此需要一个能改变上述六大病理过程的治疗模式,包括接纳开放、认知解离、正念觉察、以己为景、澄清价值和承诺行动,这些构成了“ACT心理灵活六边形”。在心理治疗领域,它又称作“ACT心理治疗六边形”。这六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如其模型中两两之间的连线所示,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如不以价值为前提的接纳都只是忍受,而不是真正的接纳等等。

接纳承诺疗法的六大过程:
1.接纳——感受和意识自己的痛苦、冲动和情绪,不抗拒、逃避和控制,将他们当作客观存在去观察
2.认知解离——客观的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正念那练习
3.关注当下——接受而不做评价地投入当下,直接地经验周围,不做评价
4.观察自我——
5.价值观——描述和记录自我地追求和选择的方向,基于此价值观的行动应是有建设性的,而非逃避痛苦的感受
6.承诺行动——是ACT的核心,支持实现基于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可以简化为三个部分
1.正念和接纳
2.选择价值观,使行为更具指导性和长远性
3.承诺和行为改变
6大个部分与其他理论的灵活相关
ACT被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一个灵活地六边形舞蹈形式,在变化的过程中提升心理灵活性,这也是为何它被起名为“接纳承诺疗法”的缘由。

ACT疗法的更像是一种“处理对心理问题的系列疗程”,规划“个体情绪体察-思维认知转变-以未来价值为导向的目标建构-承诺行动”的流程,从无效的“doing”转为正念的“being”,转变为价值指引的“acting”模式,而在不同阶段的疗程里涉及许多细分的禅疗法(森田疗法)、叙事疗法、精神分析、精力管理等模式理论,各阶段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对不同阶段疗法的学习会正向加强 “ACT心理灵活六边形” ; 同时,随着人生经历与思维的转变,个人近中远期的”价值"也需做出适应与调整。与其他理论的灵活相关是之具有持续补充的应用性。
推荐阅读与参考来源:
1.接纳承诺疗法(ACT)http://blog.sina.com.cn/s/blog_19ef7843b0102z4hk.html(参考文章)
2.ACT与佛学的关系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5172 ——对ACT的第一个转变阶段“ 接纳、正念、认知解离的过程 ”融合了许多东方禅宗、佛学中的概念,尤其是四圣谛中对几类痛苦的解释、觉察并解离的法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