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柬埔寨旅游:“国鸟之死”!
柬埔寨国鸟,种群数目估计在100头或以内
许多人会惊讶:什么?柬埔寨还有国鸟?!是的,柬埔寨拥有世界珍惜的大型鸟类:大鹮。
大鹮(学名:Thaumatibis gigantea),是鹮科大鹮属下的单形种,主要分布于柬埔寨北部,极少量存活于老挝南部境内。大鹮是鹮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成鸟体长可达102至106厘米,平均体重达4.2公斤。全身羽色全要为黑色,头及上颈部分裸露呈灰色。大鹮栖息于湿地、池塘或河流沿岸的落叶低地林内。以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型的两栖类或爬虫类为食。其繁殖过程仍然是个谜,但相信是一种树栖性的鸟类。

疫情影响柬埔寨旅游复苏:需要7年!
官方报道和分析,疫情影响下全球旅游经济和服务产业受到重创,而柬埔寨的旅游业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

特有的观鸟经济:从观鸟旅游到违法猎杀
在柬埔寨独有的大鹮,是许多海外游客前往柬埔寨观鸟旅游的重要内容,为柬埔寨生态度假独有的项目。過去10年,大䴉為柬埔寨北部平原帶來數千名國際遊客,以及數千美元收入。然而因为生态环境一再被破坏,大䴉卻持續受到棲地破壞的威脅,种群分布和数量一再减少。
洞里薩湖(Tonle Sap Lake)是一個大型的水鳥聚居地,據稱是東南亞最大水鳥聚居地,坐木船在叢林間的河道上近距離觀賞多種大型水鳥,有秃鸛(Lesser Adjutant)、大秃鸛(Greater Adjutant)、彩鸛(Painted Stork)、斑嘴鵜鶘(Spot-billed Pelican)及白䴉鸛(Milky Stork)等,場面壯觀。
柬埔寨北部的稻田上还能找到赤頸鶴(Sarus Crane)群落及在水庫遇見一大群水鳥,當中包括瘤鴨(Knob-billed Duck)、棉鳧及紫水雞。附近也能找到了十分稀有的坡鹿(Eld's Deer),以及雀鳥南亞鴇(Bengal Florican),這種極度瀕危的鴇有兩個群落,一個在印度,一個在柬埔寨。
柬埔寨的国鸟旅游,無論在人文地理以及雀鳥生態上已令国际游客大開眼界。但疫情影响游客入境,也影响了百姓的经济收入,如今盜獵也讓這種稀有物種的處境越發危殆。近期发生在柏威夏省(Preah Vihear province)的切普野生物保護區(Chhep Wildlife Sanctuary)發生一起盜獵事件,造成3隻大䴉死亡,引起各界关注,據动物保护协会报告:這個數量相當於是全球1-2%的大䴉族群。

疫情不仅影响每个国家、每个人,甚至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影响环境、影响了物种!希望柬埔寨的国鸟得到保护,种群能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