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镜朱颜惊暗换|《古典爱情》


余华的小说,几年前接触《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便觉凄怆残忍,不忍卒读。而《鲜血梅花》中消解人生的意义顿觉不寒而栗。今又看《古典爱情》。 扑面而来的是余华独特的零度叙事方式,一柳生赴京赶考,看似是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看官,别急,待往下看,柳生家不富裕,父亲落魄穷儒,母亲织布机前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在这里一停,我掩卷沉思,那些上京赶考的书生,家里有多少操劳的老母亲和妻子。中国的传统女人,以其贤惠和美德去维系着一个家庭。把自己奉献给家庭生活,岁月流逝,留下的是衰老的容颜和不在有生机的躯体。女人,因其母性孕育了生命,又因其母性不能舍家抛子奉献在丈夫,儿子身上,有时候,我认为是一种可悲的牺牲品,书生变态发迹之后多有抛弃糟糠之妻的,我却少闻与原配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就连杜十娘、霍小玉这样色艺双绝的女子都难免被男子舍弃,更何况家里面那个苦苦等待,皱纹爬上眉梢额头的妻的。在爱情面前,我向来认为女人是比男人更加勇敢更加坚毅的,但是男性对女性的爱又多侵略性和蚕食性。所以古往今来女人的命运总叫人可悲可叹。 回到《古典爱情》,柳生继承了他父亲的特质,会画几枝风流花卉,吟风弄月,可是时艺的功夫却不足。自古文人,分为两种,一种有风骨,一种无风骨。文人孱弱是因为无法自立,失掉了风骨只会缠缠绵绵的文人,其作品也只有卿卿我我的小儿女之态。不足以成为大家,如若不能自立,也失掉了人格,奴颜婢膝是文人最大的耻辱。 重头戏来了,柳生在一大户人家后花园撞见一深藏绣楼的小姐,小姐离开时对他回眸一笑。代入感很强,西厢记崔莺莺的回眸,牡丹亭杜丽娘待过的后花园皆是情景再现。艳遇小姐之后柳生继续赶考,落榜归来时已是断壁残垣。三年后柳生又走上科举之路,望见一片荒芜,城里面充满颓丧的气息,富贵如烟云转瞬即逝,小姐的绣楼是一篇荒地,更恐怖的是集市已经变成了菜人市场。到这里,余华开始解构,幼女、妇人被残忍的买卖,残忍至极,柳生目睹了一切,甚至亲眼见与他曾经相会的小姐沦为案板上的鱼肉,这一切颠覆了才子佳人的梦境。这部小说很有特点的一处就是会不断反复出现柳生进京赶考的场景。第一次的艳遇、第二次的颠覆、第三次累累白骨之上又生长出青草摇曳。繁华依旧,柳生仿佛再遇小姐,这一次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小姐的魂魄。而此刻是她新生的时刻,柳生因念旧情或许还是舍不得往日繁华扒开了埋葬小姐的坟茔。小姐无法再新生为人。 乍一读去,情节仿佛雷同循环往复,假如柳生再次上京赶考还会遇到绣楼、小姐、荒凉、白骨。就是这样一种虚无的循环。我想,余华在这里讲的,更多是才子佳人古典爱情的虚无缥缈,人是需要做梦的,因为梦,给予生命向上的动力,而梦总是要醒的,醒来时是累累白骨。你是愿永远在梦中,还是面对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