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切腹》有感

看电影《切腹》有感:
近日,我看了日本的老电影《切腹》,还是黑白电影,说的是德川幕府实行中央集权,各地诸侯的势力也因此被削弱,渐渐入不敷出,也就丧失了豢养武士的财力和雄心,导致许多武士沦为浪人,生活困顿。这些武士又不肯放弃自己的尊严,去做一些非武士外的职业谋生,为了捍卫传统,许多武士都选择到各地诸侯家里进行切腹,一些人则是滥竽充数,以死威胁,诸侯不愿背负怠慢武士之名,基本是用钱打发走人。一个叫津云半四郎的人,刀法出众,曾经也是叱咤风云,结果也难逃沦为无家可归的浪人,他一心一意捍卫武士道的传统精神,不愿放弃手中的刀去做其他事谋生。当自己的女儿、外孙染病,连请大夫的钱也没有,于是女婿千千岩求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也想滥竽充数,用切腹的法子去骗取钱财,然后用这些钱给妻子、儿子治病。但是井伊家已经对许许多多来家门要切腹的武士不厌其烦,为了杜绝这些人借机讹诈钱财,井伊家的人一块协商后,便将计就计,假戏真做,以成全切腹强迫来人自杀。
最终,津云半四郎也因为家破人亡,颠沛流离而精神奔溃,绝望的他也前往井伊家寻求切腹,在死之前,却苦口婆心的说出自己的往事,想唤醒诸侯们能正视武士道传统的价值,武士们的价值。可惜,井伊家的上下并没有被他的故事打动,仍然想着杀人灭口,以杜绝一切武士来登门讹诈钱财,井伊家上下的做法就像狗急跳墙,不择手段都是为了自保,根本不会尊重被埋没的武士们,也不会体谅那些真心切腹者们的苦心。在大家合力杀了津云半四郎之后,还进行了掩盖真相,不许家人将其事公开,其他诸侯也纷纷效仿,对沦落的各地武士见死不救,草菅人命。武士们的切腹看其十分残忍,却也是勇敢,这种风气源于古风,也是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精神。正常的切腹都有准备仪式,还有一个介错人帮助,在切腹者极为痛苦之下,介错人会斩向切腹者的头颅,不使其继续痛苦,担当介错人的人选一般都是亲友,有时下刀并没有彻底砍下头颅。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一旦传统丧失了,这个民族就注定要没落,被其他给取代。比如满清八旗子弟,本是马上骑射,骁勇善战,这也是游牧民族的本色,结果到后来武备松弛,成天花天酒地,声色犬马,最后太平天国一起,只能依靠汉臣的主力平定。欧洲上古也流行骑士传统,古代也出现过罗马帝国,虽然《堂吉诃德》这本书是讽刺了没落的骑士精神,但是欧洲的骑士文化并没有消亡。这种骑士文化和绅士文化一直在欧洲互相结合,在二战的时候,英国许多权贵的儿女,都主动上了前线,这些便是骑士文化和绅士文化的结合。日本自从在二战中不敌西方列强后,亚洲的格局重新被划分,取代的霸主仍然是西方列强,以美国为首的新霸主继续威慑着亚洲的一举一动,鉴于民族沦陷后的自卑感,日本出现了一个叫三岛由纪夫的勇士,他用武士道自杀的精神,希望可以唤醒传统,以人格挽救国格。
中国的传统在历经几千年的磨洗之后,早消失了曾经的光彩,其实在我们的古代,何尝没有武士道精神,何尝不是视死如归。在《晏子春秋》里有个叫北郭骚的人,因为被晏子误解,他便用自杀的方式去见齐景公,以死替晏子辩护。北郭骚的死,也是有仪式的,他先是沐浴,换衣服,还交待了朋友,然后一块进宫,最后北郭骚为国事而死,他的朋友也选择自杀,为朋友而死。在《史记》中记载荆轲的故事里,燕太子丹告诫田光不要把自己的计划泄露,田光觉得自己不被信任是种耻辱,便告知荆轲,当着荆轲的面自杀了。在《庄子》书里记载到论剑一节,赵文王沉迷剑道,登门的剑客就有三千多人,太子只好找庄子帮忙,庄子来到之后,用口中的三把剑:天子、诸侯、庶人让赵王放弃了剑道的狂热,可那些把剑道看是荣誉的剑客们,却集体选择了自杀,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传统的价值。清朝开始之后,我们的祖先不再有传统,不再有文化,不再有思想,不再有风骨,不再有良知。历经康乾盛世背后的文字狱,上世纪的文攻武卫,接踵而来的是经济社会的灵肉污染,我们的传统早已经灭迹,唯一传承下来的就是吃饭和睡觉,和吃人伎俩。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8 1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