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中的“原味”清流
很多人极少听说非洲文艺片,事实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有着原生态的电影土壤。
在商业片的巨流中,文艺片算是一股清流了。不为暴利,服务于小众人群,静置于浮世中的僻静一隅,默默泛光。不同地域的文艺片各有特色,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欧洲、印度、日本的文艺片,却极少听说非洲文艺片。
事实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有着原生态的电影土壤,且听小宫与你分享几部非洲的文艺片。
《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2009

当年课上观看的匆匆片段,算是小宫与非洲文艺片的第一次相遇。那时候震撼于主角痛苦而又传奇的际遇,也对目前仍存在于许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割礼”习俗深感无力。
这部改编自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的片子,讲述了华莉丝从索马里沙漠中走出,到成为世界顶级名模的故事。片中小华莉丝独自一人走出沙漠的场景,她顽强的求生欲和坚韧的生命力,仍在无声的打动着观众。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1985

有人说,是这部片子,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非洲、了解非洲,并且喜欢非洲。它改编自凯伦·布里克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与英国探险家邓尼芬在非洲大草原上续写了一段难忘的爱情恋曲。
这也许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子的故事,也许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叨叨述说。还好最后还有一段回忆,足以念想。

《上帝也疯狂》
The Gods Must Be Crazy,1980

一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世代居住在原始部落的人们,第一次有了占有欲。可乐瓶只有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纷争打破了原有的生活。为丢掉带来麻烦的可乐瓶,他们跋涉千里,引出了许多乐趣。
片子中自然反转的故事节奏、对文明社会的喧嚣与原始社会的宁静等诸多对比,在喜剧的装点下探讨着深刻的思考。

《像土豆一样的信仰》
Faith Like Potatoes,2006

贫穷、饥饿,非洲给人留下的好像都是这样的一些负面的标签,事实上那里的人们有着幸福感高、热情愉悦的传统,就算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也能被他们活出希望的样子。
在这部片子中,我们随着安格斯来到了南非,国内动荡不安、生活坎坷不断,他开始寻求内心的平静,平凡的信仰仿若一方良剂,带着他们一家度过难关。

《小豹杜玛》
DUMA,2005

一只迷路的印度豹幼崽跌跌撞撞地闯进高速公路,彼得父子救下了它,儿子赞恩给小豹仔取名杜玛。随着杜玛一天天的长大, 赞恩必须要让他的这个动物朋友回归到自然中。于是他带着杜玛只身横穿整个南非。
赞恩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把杜玛送回野外, 可杜玛回家的时候,也该是赞恩和杜玛道别的一刻。这部片子以小孩子的视角推进故事,深刻立意之外,非洲独特的风光和各种动物也映入眼帘。

也许我们对非洲的了解
还存在于一些书面刻板的定义
但这不影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我们依旧能在这些非洲文艺片中
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诚
和那片土地赋予的属于那里特有的电影味道。

独立电影人深造、融资、拍摄、选角和宣发全方位服务
不懂导演?
没关系!
我们有最权威的大师电影课程
不懂拍摄?
没关系!
后宫有上千个不同风格的签约摄影团队
快来一起玩电影吧
影像后宫独立电影人超级计划已启动
为爱电影的你
✨找一个后宫✨
详情可猛戳下面的二维码

-
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4 20:43:38
-
华夫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0 11:15:09
-
影像后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21:33:02
-
(๑•ั็ω•็ั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0 16: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