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单薄的人生经历无法理解厚重的感情
阅读文学作品时,与其中的人物共鸣,才能充分理解人物之间的感情。如果读者的共情力不够的话,会觉得人物之间的感情和对话莫名其妙。而形成良好共情力的前提,是读者自身有过类似的经历,换句话说,假如读者不曾经历过求而不得的痛苦,那么他在阅读时就无法体会角色A在追求目标时的受挫感,酗酒以逃避失败的情节,那么他就无法体会到作者想传达出的东西。即便他凭借阅读能力,了解到角色A处于“抑郁”“悲伤”“挫败”的情绪状态中,他也无法很好地将自己代入角色A,也无法体会到角色A的痛苦。故单薄的人生经历无法理解厚重的感情。
活在别人的期望当中--活出真正的自己
儿时的自己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嘉奖,努力按照他们的期望所活:成绩要好、不能让老师点名、不能让同学讨厌我。如今的我,随着高中来到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不必压抑自己的性格,喜欢我这个人的本身自然而然会喜欢我,不喜欢我这个性格的人就不喜欢我,没有必要去讨好所有的人,摆脱父母、老师、同学对于我的期望。
但是,活出真正的自己并非意味着任性妄为,而是要多问问自己的行为究竟是纵容自己还是活出真正的自己,他人的期望被抹除了,就要将自己的期望作为唯一的标尺。多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决策符合理性吗?符合我对自己的期望吗?
爱往往有很多种表达方式
听懂话外音,看看那人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评价标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