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散记(三)
隐居的最后一天,看完《三十而已》。有人说30之前的烦恼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到了30才会经历真正的压力,来自工作、来自家庭,来自社会。很庆幸,我的30岁没有电视剧里鸡飞狗跳的事,也没什么烦恼,甚至,比前29年都过得好。但还是有几句话要送给自己,算观后感吧。
1.了解自己,做与自己能力匹配的事,不要去够那些够不着的东西。明确自己愿意放弃什么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样重要。
2.了解家人,信任对方,足够信任就不会存在是否给对方自由的问题。
3.坦诚沟通很重要,夫妻之间不需要“善意的谎言”,也不存在“没必要说的事”,更不该出现“为了你开心我就憋着什么都不说”的情况。
4.社会总在贩卖焦虑,但只要你不买帐,就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消费主义陷阱无处不在,如果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就不会掉进去。
思考就到这里,不用想太多,也不必看太远,人生无须太正确。
也正因为懒得思考,所以我更喜欢去看一些脱离现实生活的影视和书籍,比如这段时间的书影主题,一半是童话,一半是悬疑。同时喜爱这两个类型,我自己也觉得奇葩。
小时候,我只喜欢动物童话,或许是因为早早地被灌输了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人活着的艰辛,所以对于以人物为主题的童话我一向不感冒。当其他小朋友还在幻想着自己是公主的时候,我就常常想问公主真的开心吗?当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地死去,别的小朋友哭得稀里哗啦,我虽然也哭,但心里总有个想法:她不用再受苦了,挺好的。现在活到三十岁,反而对那些小时候嗤之以鼻的故事开始产生兴趣。可能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真实还是虚无,一切都无所谓了吧,看得开心就好。更何况,现在的电影女主角无论是画的还是真人演的都那么好看。
悬疑则是受闺蜜熏陶,一旦入坑就再也跳不出来。但我看悬疑片有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喜欢乱开脑洞,常常在开篇前十分钟内瞎猜真相,并且往往还能猜对。因此,Y先生结合最近的杭州来女士案和那些年我看过的推理小说悬疑电影以及猜过的真相,得出一个结论:要对老婆好一点。
最近还玩了《谜宫金榜题名》,有了第一部的经验,这一部感觉容易许多,当然也可能是我变聪明了,哈哈。隐居的日子精力甚少外泄,脑袋自然清明。于是,自己设计了一款低配版剧情杀,用以刁难Y先生。Y先生很配合地在第一关卡了15分钟,让我嘲笑够了之后一路开挂通关。其实我很担心他在一开始就指出这个设计的漏洞,但他始终假装看不到,也是真爱了。之前我们也设计过密室逃脱,可惜玩过就忘了,这回就把最初的文本记下来留念。




写到这里,隐居日记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这段时光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事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收获,仅仅是平凡日常。冰箱里有酸梅汤,茶几上有茶,剥一小碟开心果,一会儿再切个瓜。明天的烦恼都给明天,生活啊,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