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郭嘉、荀彧,谁才是曹操的真知己 三国风云:郭嘉、荀彧,谁才是曹操的真知己
在三国时期,有不少的知己佳话,比如刘备三顾诸葛亮,成就君臣知己,两不猜疑的千古流芳。
其实魏国人才辈出,曹操手下也是能人无数,最令人唏嘘的还是曹操与荀彧吧。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和手下谋士关系最融洽的当属郭嘉了,一个放浪不羁的谋主,一个不拘一格的主公,再加上赤壁上一出哭奉孝,将两人的知己情缘推到了最高处。
郭嘉早夭是他的悲剧,但是对于荀彧来说,他在曹营兢兢业业几十年,最终扫平了不知多少不臣诸侯。
想当初,荀彧离开如日中天的袁绍,投奔到了曹操这里,曹操的感慨是,这就是我的子房啊。

感曹操的厚待,荀彧是真的干下来了张良和萧何的工作。
曹操一心讨伐陶谦,屠戮名士,最终换来了张邈和陈宫的叛变,迎来了吕布的长驱直入,是荀彧力挽狂澜,守住最后的城池,甚至单刀赴会,劝退了手握重兵的豫州刺史郭贡,联合夏侯惇部署,为曹操争取了翻盘的机会。

这时候,曹操的处境艰难,但是两人都是怀着匡扶汉室,扫荡不平的理想,征战于天下。
倘若两人真的秉持初心,曹操为汉征西将军,荀彧为大汉丞相,重来一回将相和,扶持献帝稳固江山,再将大汉延续百年,只怕也不会有三马食槽,五胡之乱。
历史的轨迹轰然向前,谁也不知道前路如何,此时曹操是真英雄,荀彧是真济世。

在荀彧等谋臣的辅佐下,曹操迎天子,令诸侯,却又步步惊心,北有袁绍,西卧马超,东忧吕布,南拒张绣。
在被区区张绣杀得大败以后,更是军心动摇,袁绍又虎视眈眈,曹操也觉得前途迷茫。
这时候荀彧站了出来,为他拨云见日,只要步步为营,就不惧天下六分之五的兵马。

荀彧不愧是曹操的知己,先是将他最熟悉的袁绍批评得一无是处,头头是道,再鼓励曹操有百战百胜的实力,只是一时弱势,必然一飞冲天。
回复了曹操了信心以后,荀彧又谋划了破局之计,抚马超,败张绣,斩吕布,等袁绍击败公孙瓒回过神来时,曹操已然不是从前那个三县之地,欲意投降的小弟了。

但是北方终究只能有一个雄主,曹操和袁绍还是在官渡决战了。
袁绍兵多将广,以势压人,曹操缺兵少粮,难以维持,只能坚守,还是荀彧稳定了军心,指出袁绍虽然诸多谋臣猛将,却也盘根错节,四大谋臣谋而不合,两大猛将轻而无备,将战局拖到后期,肯定是袁绍后方起火。

果然,最终许攸来投,献来袁绍后区布防,曹操得以奇袭乌巢,大破袁绍,所谓河北雄主,十万精兵,最终只剩下八百丧家之犬,再无入局资格。
由此,曹操和荀彧的君臣佳话,也到了巅峰,一路走来,最终统一北方,兵锋所向,无不投降。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君臣同心,互为知己,就能书写曹操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反之则是袁绍的前车之鉴,纵然大军十万,也只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