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金花的秘密》到想到什么写什么

今天咖啡喝的有点多
在家喝了一杯咖啡,我喜欢黑咖啡+海河牛奶

晚上吃了麦当劳,又喝了一小杯
导致00:00依旧不困
反正也要写写字(不写字就难受,虽然无人问津,但无所谓,就是喜欢写)
前两天(具体哪天忘记了,时间的属性之一就是让你遗忘且麻木,麻木且遗忘)
看《圆桌派》中关于“斜杠青年”那一集
对不起,插入我又突然想到的内容(真实的想到哪写到哪):
因为“关于”这个字而想到的
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一个人问了“关于宇宙的终极答案是什么?”
一个超级计算机给出了答案“42”
因为“关于”一个事物的答案是什么不能称之为问题
哈哈哈哈
继续回到《圆桌派》的“斜杠青年”那一集,谁说的记不清了,大致意思是:
如何区分欲望和理想,想要结果的事情是欲望,体验过程结果无所谓的是理想
我对号入座了一下,我喜欢写字时理想,因为即使无人问津我还是默默耕耘
我喜欢默默耕耘的快感,这种快感是时间不能磨灭的,感谢理想
Then,
这两天读了《金花的秘密》
其实阅读的时候心里总在“是的是的,啊,就是这样的,没错,啊,有道理,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感受到的。”
合上书之后,荣格说的词语一句也浮现不上来,但感觉是在那里的,但我觉得不够,我需要再来一次
书的意思理解了,然后那种理解的感觉以一个整体停留在感觉记忆之中,但没有成形
而我喜欢成形的感觉
所以需要再来一次
金花就是金丹,就是一本关于炼丹的书,原文没读,有点看不下去,我喜欢荣格的西方解释
一个偶然的机会,卫礼贤得到据说当时只印了1000本的《太乙金华宗旨》(不知怎么的总能想成《十六字阴阳秘术》,莫怪莫怪)
然后卫礼贤将这本小书翻译成了德文,然后邀请荣格为这本做一番深度的评述,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其实我的记忆里还行,凑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怎么认真读
这两天在写长篇小说,需要时不时的看点什么,于是就从书架上取出这本书,开始阅读
在书中《纪念卫礼贤》这篇文章中,有几句话:
一般来说,专业学着的心智是纯粹男性的,对于这样一种理智而言,繁育是一种与本性相异的不自然的过程,因为它特别不适合接受和培育与本性相异的精神。而更伟大的精神却带有女性的特征,它有一个善于接纳的,培育性的子宫,可以把陌生的东西改造成熟悉的形态。
一开始还不理解“繁育是一种与本性相异的不自然的过程”,后来想了想,是培育而不是繁衍,我想繁衍不就是有男性的一面的吗,繁育,强调的是育。
接着就是“可以把陌生的东西改造成熟悉的形态”,这种改造的行动我觉得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地方是将难懂的部分纳入已知的系统使其被理解,被消化;不好的部分是,当被理解后有可能被赋予无聊的答案,容易产生误解,容易发生危险。这是一开始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没想到读到荣格的评述时也有类似的观点,有点小开心。(那可是荣格啊!妈耶!)
读不起我又因为“妈耶!”这个感叹词想到了《银河系漫游指南》,人在感叹的时候(英文世界)会感叹“god”或者fuck,然后书中好像即有人区了名字叫(zuck!)
好了继续。
荣格一再强调,东方的哲学程度虽然到达的非同一般的水平,但作为欧洲,不能一味的模仿,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宗教与文化,哲学的实际适当的汲取。(理性的光辉,但不总是有效。)
我只写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一些自己的理解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灵魂共同的基底,因为这与人类共同的想象本能和行动有关。
无意识的原型是有意识和想象的材料,在意识模糊的时候,主要情感主导,理性次之,这保证了原始心灵的健康,而一旦环境发生变化,需要意识做出更多的反应时,只由情感主导的意识就不能应对这样的变化,于是倾向于保守。对于处于从宏观意义上变化缓慢的大自然来说,保守的心灵就足够了。
原始人数千年来都不发生变化,而且害怕一切陌生和异乎寻常的事物,便是由于这个原因。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离开想到昨天美剧《开发者》更新的第7集中Forest用Devs看三万多年前前的智人在洞穴中画壁画的图像,Forest说为什么智人几千都没有改变,一直生活在洞穴之中,而我们的生活几乎几个月,几天甚至几小时内都会发生变化。








荣格的这段话刚好解释了剧中的疑问。
荣格觉得欧洲人过于重视意识,但意识会有偏见与狭隘,会让意识逐渐的远离无意识的原型,因此会导致混乱。而他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有一种人格上的统一,有强大的包容性是因为意识仍与无意识的原型有极其相似的属性,“原初的临近性”也就是说心灵就像在无意识状态中一样。
有很多问题似乎是无法解决的,然而其实也有出路。以在意识上提升的方式超越,意识层次的提升。问题没有按照其原有逻辑解决,
而是面对着一种新的,更强的生命指向而逐渐消解了
有一个更广的视域打开了,未解决的,短暂的,局限在更小范围内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
它并没有遭到压制而成为无意识,而仅仅是呈现在另一种光亮中,因此也变得有所不同。
说到光亮感,我想到了《遗落的南境》中生物学家到进入X区域后身体逐渐有了一种光亮感
这种光亮感,类似一种生命力,而荣格也提到在很多神秘的体验之中,人转向身体内部追寻所有问题的根源时,会最终指向那个光亮感。
神圣的精神
《遗落的南境》中南境局的总管在在最后也纵身一跃进入那个光亮之中,他觉得不用再坚持,进入光亮感,与X区域融为一体,解脱。
一般来说,这种现象是自然发生,来去皆有自己的动力。其效果则令人惊讶,因为他几乎总能解决复杂的心灵问题,从而使内在人格从感情和思想的纠缠中解脱出来,由此产生一种存在的统一性,即通常感受到的“解脱”。
X区域也是一种文明的产物,只不过是废弃的碎片在遗忘的海岸偶然触发而再次生长。光亮感,光芒这些隐喻表示强有力的原生创造的力量,而我们始终被会种种的光亮迷惑,迷惑时会产生疑问,疑问是我们将自己纠缠于其中,当我们融入那团光,表示我们放弃了,身体消失了,意志消失了,将自己变成光亮的一部分。
当然这只是假设自己深处X区域,想象着自己逐渐被X区域改造,变得不再是人,变得不再确定的时候的内心状态。
所以说光亮感这种也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下的共同象征,很神奇。
昨天去逛公园
在有些强烈的春风里读完了最后10%的《遗落的南境3 接纳》
应该是双方的接纳,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副局长,总管都成为了X区域的一部分
其实如果我在X区域,我肯定会先感到奇异,然后恐惧,最后接纳
我愿意改变形态,抛弃姓名
虽然没有那么不顾一切
但“Blessing in disguise.”
我也会进入光亮感之中
将我淹没
主动与被动同时的自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