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夜
桂月夜, 竹径青石路。一男子手持竹制灯笼,正悠然地走在上山的石阶上,一扎着双髻的小童提着双层漆木食盒随着男子的步调一起走走停停。每爬几层台阶,男子就会停下来往山下眺望一番。入夜的帝都,繁光如昼,月光如水,照在人家小楼的琉璃瓦片上,似一片寒霜。花灯错落,人影残差,红袖纤腰娉娉袅袅,风来暗香藏袖。秋藕新上市,马行街上的卖藕人正在卖力的招呼过往的人。九门桥那边,不知谁家的香车宝辇在前往攀楼的路上堵住了街衢引得出来逛夜市的百姓一片抱怨。附近一处繁花似锦的庭院里文人雅士们或坐在玫瑰椅上,或半躺在塌上,秉烛夜饮,四方大桌上,肴果杂陈,杯盏交错。不知哪位僧人敲了隔溪古寺里的铜钟,钟声传来,高士并未多做停留,转身再次往高处登去。不到半柱香的功夫,高士离开通往山顶的主路,转身走进了一条通往树林深处的小路,小童亦随后跟上前。走了不过百十来步,眼前突然明亮了起来,一处天然的平台突然从半山腰伸展出去,伸向山涧。素月悬空,银光皎皎,四射在山涧里,亮堂堂的。高士提起手中的纸灯笼,吹灭已燃烧半尽的蜡烛,放到一边,立身,抬头,望秋月,群峰。 座座独峰似把把利剑横插在天地间,深谷间轻烟流动,山崖上的老松有踏云之心,以蛟龙出海之姿从峭壁里飞渡出来,蟾宫前正有三五行大雁飞过。山中本寂静,松子落地的声音传来,草间蟋蟀声叫的急了些,山涧中不时传来二三声鹿鸣, 小童跑到空地上的一长条石桌前,放下手中的食盒,忽闪着自己的衣袖清扫了一下落满了桂花的桌面。揭开食盒的盖子,取出一套青白瓷的酒器,两三片盛着果菜的碟子,一只青白釉八角盘里是夫人腌制入味的鲊脯做按酒(下酒菜)。榴花色的黄酒被倒入小酒盅中,竹质箸(筷子)成双的摆在一藕形止箸(筷子架)上。小童望向站在平台边上,正抬头赏月的高士,走向前告诉他的主人,酒菜已布好,然后左手托着莲花注碗,右手握着酒壶细长的手柄侍立在石桌旁。 高士在石桌前的石凳上坐下,秋宵微寒,小童早已遵照夫人的吩咐,将万福纹样丝稠软垫铺在了石凳上。高士右手举杯过头顶,左手托着酒杯底,望着高高团团月,稍作停顿,一饮而尽,小童上前将酒杯重新斟满。如此三巡过后,才夹起一块肉铺细嚼起来。 山壁上有棵野生的桂花树,珊珊而立,千层绿万点黄。虽秋风还轻薄,竟也吹的花瓣纷纷落,声淅淅,落在地上点斑斑。男子的软帽,长衫上,有花瓣落在上边,香锁衣裳。酒杯里也有,也不用将花瓣捡出,泡在酒里一会儿,酒香浸着花香一饮而尽。
月影西沉,酒已半酣,寒露无声落草尖,山兽们也已沉睡,只剩山泉叮咚响。
"该下山了",男子话一出。蹲在旁边石块上,一手撑着脑袋正在打瞌睡的小童立刻来了精神,蹦哒着上前麻利的收拾好盘盘盏盏。酒壶早被男子在小童打瞌睡的时候,从他手里拿走,自斟自酌。男子擦着火折子,重新点亮灯笼,小童已经收拾好食盒,依然跟在他的身后。走到树林入口时,男子回头忘了一眼香雾弥漫的山间,又转身离去。
漫漫下山路,虽有月光铺路,无奈青石山路湿苔藓,下山比上山多花了一倍的时间。主仆二人互相搀扶,到了山下,竟然出了一身汗。二更已过,夜风瑟瑟,男子见小童冻得把食盒往怀里缩了缩,正好瞧见路边还有一家挂着灯笼的馄饨摊儿,摊主还在忙活着,锅里还冒着热气。"来两碗鸡汤混沌",男子说,"好来"摊主热情的招呼着俩人。
夜色深沉,可是有月亮西挂。尘世烟火,足以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