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不负——探囊取物?

别相信什么探囊取物,一蹴而就,即便是(特别是)那些事前被说成异常容易的事,在真正发生的时候,可能和最初的想象相去甚远。
之所以有人说容易,从好的方面想,是一种鼓励,以增强具体做事的人信心,让事情顺利完成。从平常的方面想,是主导者认知局限,没看到其间的困难,以为真的易如反掌。从坏的方面想,是明明知道困难,甚至很难完成,却故意轻描淡写,有意隐瞒让做事的人碰运气。做成了是应该的,因为容易。做不成,那就是无能。
我没有完全相信王科长安排的如重庆催货的差事如他所说的“很容易”。首先是因为这是我到新部门的第一个正式任务,即便他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对我这个一点经验没有的人来说或许都有难度,尽管我很想通过一些工作来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不只是证明给别人看,更是证明给自己看,让我确认从车间到采购部门的决定是正确的。其次,说实话我对这位认识没几天的领导还不了解,不敢轻易相信他说的很容易,认为他只是在鼓励我,减轻我的压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王科长说了后,科里的前辈唐师傅还要作很关心地样子来给我打气,再次重申这是很容易的事,而我到科室这么多天了,他都没和我说过两句话,偶尔眼神交汇,也让我感觉怪怪的,我确定那是一种排斥、不屑却又不想明显流露的眼神。突然在我领了任务后这么关心,让我有些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事。
“没事的,你到了以后直接去找李处长。我们很多年的关系了,他会安排的。”唐前辈在听了我领教他问到了怎么办时语气认真地说道,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
尽管对唐前辈的举止有些没想明白,但想到之前我在车间工作时那次林可霉素配料事故,同样没有经验的小杨三天时间从石家庄往返弄来原料的经历,我也是信有所心增加。
当然,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我可不想第一次执行任务就空手而归,特别是这么简单的事如果阴沟了翻船,那就无地自容混不下去了。
在母校学院制药厂,杨师兄老师听了我的来意,爽快地答应帮我引荐我目的地西南合成制药工作的刘师兄。
“我给他写个条子你带去找他,应该没什么问题。”杨老师轻松地说,看起来很享受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
“不过,你要注意。”杨老师在我连连道谢后接着说,“你是去拿氯霉素?有没有和对方说好?这原料十分紧俏呢,没说好根本拿不到的。找你的刘师兄可能也没有用。”
“没事,我们领导说联系好的,我到现场只是为了显得更重视。”
“这就好,你有困难就直接找刘师兄,他在那边工作了这么久,虽然不在销售部门,人脉应该是可以的。我和他关系没得说,我的面子还是管用的,再说你也是他师弟。”杨老师严肃说道,眼睛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像是在回忆和刘师兄的友谊。
一束正朝西边移动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进房间,照在杨老师冷峻又轮廓分明的脸上,勾出一个雕塑般的剪影。看着剪影,以及地上他挺立的身子投下的长长的影子,我突然感动万分。我的信心增加了不少,尽管他说的关于原料紧张的话让我有点紧张,但,这也让我提高了警惕,对这趟差事有了新认识,而不只是领导那里听来的乐观。不过,直觉依然告诉我,不会空手而归。
杨老师说完,稍微停了一下,走到桌子边拿起一支钢笔,郑重其事地在一张纸上写了起来。
早安,八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