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篇|给未婚男女的婚宴指南系列电影
近期杭州来女士失踪案牵动全国上下不少人的心,直到真相大白,大众才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曾经的枕边人竟然会对自己麾下屠刀。婚姻此时对来女士来说,不是爱的港湾,而是通向地狱的桥梁。但婚姻又是人生一大阶段,今天赵山河就以几部关于婚姻的电影,来跟大家讲讲婚姻经营之道。
1.《婚姻故事》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婚姻劝退指南。原本相爱的男女,为了争夺孩子抚养权,于是互相攻讦对方,互扯脸皮。本片女主是一位小演员,仰慕导演男主的才华,于是共结连理,还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随着男主事业有了起色,女主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这份婚姻束缚了自己,而自私麻木的丈夫并没有感受到妻子的变化,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对簿公堂。

影片在各自的叙述中揭开了婚姻的伤疤,作为导演的丈夫把控制欲带到了婚姻,妻子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两人越走越远。本片导演用空间来表现夫妇之间的隔膜,丈夫有着文青的敏感,更喜欢纽约公寓的逼仄,享受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快感。但是从洛杉矶出来的女主更向往大城市的自由,不喜欢束缚,她说丈夫并没有把自己当成独立于他之外的东西看待。

婚姻没有让双方变得更加完美,反而造成巨大了落差,这是大部分离婚的原因。婚姻其实一场赌博,赌签约的人能不能常伴一生。如果走不下去,这份影响还能持续终生,女主声嘶力竭对着男主怒吼想不到他竟然是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三种,一种是利益关系,一种是情感关系,一种是信仰关系。婚姻则横跨利益和情感,当利益无法协调,尚存的情感纠葛更是难以消除。女主因为个人发展,还是选择离婚。但是结尾我们还是看到一丝尚存的爱意,虽然已经毫无意义。
2.《喜宴》、《82年生的金智英》、《冰风暴》和《革命之路》《婚姻故事》是一部纯粹的婚姻语言,男女主都活在个人叙事。因为站位不同,取向不同,两人于是走向了离婚。但婚姻,以及伴随而来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社会因素反过来会影响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比如说《婚姻故事》的男主为什么敏感自恋,那是因为他父母离婚,从小缺乏安全感。一个人尚且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原生家庭又会受到社会哪些影响呢?《喜宴》和《82年生的金智英》从各自角度给出的答案。李安拍过两部直接表现同性恋地电影,一部是《断背山》,一部是《喜宴》,不同于前者的悲凉结局,《喜宴》更多体现了幽默色彩。因为《喜宴》的同性恋断了传统文化关于家庭和婚姻的命根,那就是婚姻和家庭必须承担传宗接代的任务。

中国同性恋现象从古至今便一直存在,短袖和分桃则是中国同性恋的代名词,但是主流文化并不认可这一现象。因为第一同性恋无法产生后代,中国是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古代同性恋之所被认可,还是因为有一妻多妾制保证后代的延续。另外自近代以来,中国饱受欺凌,所以启蒙思想家们希望中国男性有阳刚之气,并且持续产生优良的后代保护祖国,所以对有阴柔之气的同性恋自然无比排斥。身为同性恋的男主为了敷衍父母,于是跟女主假结婚,可是阴差阳错之下,女主还是怀孕了。得知儿子是同性恋后,男主母亲无比伤心,但是知道儿媳已怀上孩子,还是接受了儿子和同性恋人在一起,并决定将此事对自己丈夫隐瞒。而男主父亲也知晓儿子是同性恋,并认可儿子恋人的存在,给他包个大红包,还说不要将此事告知家人,能抱上孙子就行。

父母辈相互隐瞒,成就一家五口的和谐,这是李安的调和之道,用一个大团圆解决了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与同性恋之间的矛盾。但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文化压力很难像电影那般轻松解决,比如说《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便是被传统文化逼到精神分裂。豆瓣一篇影评讲述了韩国重男轻女的根源,不仅在于儒家文化强调男尊女卑的社会模式,还因为近代以来,殖民政府、独裁政府和民选政府将社会发展高度性别化,男性负责生产,女性负责抚养。僵化的性别意识被经济危机冲垮,工作岗位和社会资源进入存量阶段,贫富杠铃化状态加重,男女之间竞争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男性被害者——女性剥削者加害者”的意识出现。压力不是针对上层,反而转向弱者,所以女主会被骂成“妈虫”。

女主金智英从小便受到区别对待,好东西永远是弟弟的。她希望可以改变,但是就算自己能力强,职场上仍不受待见,面对偷窥也只能忍气吞声。在日复一日的家庭主妇生活中,女主被逼成了精神分裂。传统和历史所传递的代际压力,形成了人们的无意识状态,赵山河称之为平庸的压迫。它悄无声息,无处不在,加害者和受害者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身陷婚姻煎熬的男女最终走向崩溃,有没有爱都难以解决。比如说金智英的丈夫对她十分体贴,但面对妻子惨况,他也是毫无办法。

平庸的压迫难以解决,来自时代的重压更是当头棒喝。《82年生的金智英》还只是浅尝辄止,白描了女主的日常,却没有深究时代的痼疾。李安《冰风暴》则直指特定年代婚姻观念的崩溃。

一夫一妻制象征爱情忠贞,也保证血缘秩序和家庭稳定,但是70年代的美国却流行着换妻游戏。那个年代美国社会权威荡然无存,政治上刚从越战泥潭抽身,水门事件又让政府颜面扫地。60年代兴起的嬉皮士运动带来性解放风潮,矛盾的性观念继续影响着70年代的家庭,此时美国中产家庭面对着破裂的危机。但直到一个孩子意外死亡,男主一家才第一次在感恩节相聚。也许有人认为人类或许就是这么“贱”,在面对死亡的威胁后,才会放下发展自身带来的观念困惑。但是很多情况下,人还是会很惨烈地证明自己的价值。50年代的美国同样也是焦虑时代,《革命之路》中夫妇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但是妻子对巴黎生活无比向往,跟自己丈夫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不惜选择自行堕胎来表明心迹。

3.《丈夫得了抑郁症》和《爱在记忆消逝前》婚姻是一种人类生活方式,而人类生活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生存,一种是发展。所以要想解决婚姻中的问题,人们要明白婚姻对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妻子告诉丈夫就算不努力也是可以的。虽然很鸡汤,但是也是人们生存的一种方式。丈夫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领带和便当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枯燥的工作却消耗完了他的生命意义,他开始怀疑自己,对生活产生失控感,患上抑郁症。

为了帮助丈夫,妻子开始承担生活压力,用情感一点点打开丈夫的心房。妻子静静地趴在丈夫的身上,这段不禁让赵山河泪目。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婚姻的存在形式,丁克也好,子孙满堂也罢,都是个人选择。这在迈入婚姻之前,丈夫妻子需要商量好,比如说刘青云和郭蔼明至今没有孩子,却也成了模范夫妻。人会死亡,婚姻也会走到尽头,学会分别也是婚姻的必修课。《爱在记忆消逝前》是以老年人为主角的公路片,女主患上癌症,药石无灵,丈夫也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会逐渐丧失记忆。可以看出,人因为生命逝去和记忆消散而被抹杀存在的意义。

但是男女并没有放弃对生命渴望,在临终前仍然开始了一场旅行。“去海明威的故居”这一主题让赵山河无比动容。众所众知,海明威是硬汉的代名词,他的小说充斥抗争生命困难的豪气。面对苦难,我们可以放弃,但是海明威和电影男女主选择抗争,就算生命存在到了最后一刻。这是生命发展意义的延伸,也是对圆满婚姻的一次讴歌。
白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坦言对自己离婚的感受,认为自己并不后悔结婚的决定,因为那个时候是真实的,美好的,只是后来双方没有走下去,但是也给自己留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看到这里,赵山河不得不感叹白冰三观之正,不会因为离婚而闹到一地鸡毛。对比娱乐圈中王宝强夫妇、贾乃亮夫妇之间离婚大战,这份清晰的认知可以说是难能可贵,所以说婚姻是否圆满,皆在于当事人怎么去看待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