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春晚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六年,旧中国的痕迹渐渐消失,抗美援朝的战火正在散去。1956年新春佳节的到来,久违了的和平的到来,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给予了每一个中国人希望与信心。
1956 年春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一部记录电影,它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的最早的“春节晚会”。而这部记录电影主要的执导者则是上虞人谢晋。

谢晋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电影导演,1955年他刚刚拍摄了一部名为《水乡的春天》的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在完成这部《春节大联欢》的两年后,谢晋拍摄出了他的成名作《女篮五号》。
这部记录电影总导演是在电影界有“电影才子”之称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张骏祥。张骏祥比谢晋成名要早,可算是谢晋的顶头上司。建国后,他除担任繁重的行政、艺术领导工作外,也迎来了他创作的高峰期。新中国第一部影片《翠岗红旗》就是他执导的。当时他对谢晋叹苦说,你看看,行政这么大摊子忙得我够呛,还有部电影准备上马,我又没有三头六臂,想请你这个年轻人来挑这个担子了,我在旁给你敲敲边鼓,你放心,我会请林农他们和你一起来联合执导。谢晋说,他对执导记录类电影没有太多经验,但既然领导发话了,也不好推辞,这叫硬嚼“螺丝壳”。

那一年他作为《春节大联欢》的导演,为寻找这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可谓煞费苦心。他说,那时找节目主持人不像现在,衡量标准首先是美貌,普通话标准,但在我们的那个年代,主持人最好是深入人心的英雄者形象,讲政治嘛。当时,电影《平原游击队》正在全国放映,“双枪李向阳”的形象正深入人心,广受观众青睐。谢晋也调看了此片,被郭振清在片中的表演赞不绝口。谢晋觉得郭振清身材魁梧,长得浓眉大眼的,十分符合那个时代工农兵的形象。原先他与郭振清不熟,便托电影界朋友找到郭振清前来面试。根据剧本要求。《春节大联欢》主持人的开场白是“同志们,1955年胜利地结束了,我们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高潮里,进入了1956年。” 然后晚会拉开了序幕。郭振清的普通话虽不很标准,但语调挺有气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能担任《春节大联欢》主持人,对于文艺界精英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也是郭振清所梦寐以求的。当郭振清看到谢晋居然找上门来征求他是否可出任在《春节大联欢》主持人时,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他一直感谢谢晋的知遇之恩。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春节大联欢》这部记录电影的主创人员或已去世,或已无法回忆起当年晚会的拍摄细节,我们无从了解晚会的来龙去脉。但从主持人的介绍和节目的时代特色里还是可以获知一些晚会的背景。

郭振清:天津人,2005年肺部感染去世,78岁。
至今没有找到资料,为什么会选择字幕中那时候叫“男报告员”“女报告员”的安琪作为女节目主持人。
为了使这台晚会更有感染力,谢晋把文艺界和社会各阶层的知名人物请到了现场。
谢添是舞台监督。
在这台晚会上,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以及著名工商界人士有老舍、巴金、周立波、杜鹏程、孙谦、陈其通、袁雪芬、梅兰芳、侯宝林、钱学森、华罗庚、郭沫若、荣毅仁、乐松生、郭兰英、张瑞芳、白杨、赵丹等都参加大联欢,并出现在屏幕上。从中使我们领略到那个年代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浓烈氛围。

1949年底,老舍从美国回来,看到新中国的新北京处处是新的面貌,他作为一个老北京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由衷地产生一种天翻地覆之感。于是,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话剧《龙须沟》。由于该剧创作的成功,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称号。
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巴金先后两次前往朝鲜战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战地生活之后,写下了多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一部名为《团圆》的小说,后来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了电影《英雄儿女》。《英雄儿女》后来成为了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
当巴金在朝鲜战场上的枪炮声中构思他的小说的时候,1953年9月,有两位越剧演员也来到了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她们就是王文娟和徐玉兰。在朝鲜,一个叫《春香传》的故事打动了她们,于是回国后她们就把这个戏移植改编为越剧。1956年的这个除夕,我们的志愿军还坚守在冰天雪地的三八线,王文娟和徐玉兰则把这段朝鲜民族的民间故事带到了春节联欢会上。
1955年,是梅兰芳忙碌的一年。5月,他应邀率领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与过去两次的访日不同,这一次的访问梅兰芳不单单是以一个京剧大师的身份出访,更是代表了一个新兴的国家。代表团先后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演出23场,观众达七万多人。61岁的梅兰芳就这样在忙碌的拍电影、出书和慰问演出中,在鲜花与掌声中度过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五十个年头。他在晚会上的精湛表现获得在场观众连绵不绝的掌声。
1955年,是新中国文艺繁荣的一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的文艺方针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源自于解放区的新歌剧在1955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等相继出现,这一年,年仅26岁的郭兰英就已经成为中国新歌剧的代表人物。

1956年,《为了和平》这部电影还在拍摄之中,这是赵丹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演的第二部影片,也是赵丹与白杨继《十字街头》之后的第二次合作。1956年的这个新春之后,赵丹终于活跃在了摄影棚里,这一年,他接连拍摄了《为了和平》和《李时珍》两部电影。
军人的出现在晚会上显得很抢眼,1955年对于军人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授衔,这标志着兴起于井冈山的这支军队开始实现正规化。

解放一江山岛是1955年这一年的开门大事。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浙江东南海域国民党军队占领的一江山岛发动进攻,这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也是国共之间最后一次面对面地规模作战。战斗仅进行了两个小时就全歼了一千多名国民党官兵。这次春晚,谢晋把这些解放一江山岛的英雄们请到了节目现场。
在1956年的这个《春节大联欢》上出现的荣毅仁还不到40岁。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1957年,41岁的荣毅仁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从民族工业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到公私合营,再到后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005年刚刚去世的荣毅仁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一个符号。

商人在那个时代就有一种时尚的气场,发现没有?
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到1955年,他已在美国留学任教20年。回国前,钱学森担任过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并在与军事相关的科学领域颇有建树,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归国历程充满坎坷。经过中国政府的交涉,1955年10 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与他简单的行李相比,他带回的科研资料和丰富经验成为日后中国研制导弹、原子弹的基础。在1956年的这个《春节大联欢》上,44岁的钱学森度过了他在新中国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画面中,英气勃发的华罗庚45岁,此时的华罗庚已经凭借多个以他姓氏命名的数学定理而享誉世界,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这位因幼年家贫失学而只有初中文凭的大科学家在回国后不久就开始走出教室,用近20年的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在中国开创了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台春节大联欢上,人们相互之间是以当时最值得自豪的“同志”相称,报告员郭振清对来宾的称呼也是这种没有性别之分的“同志”。在这些昔日的艺人们脸上我们看到了洋溢着的色彩,这一从艺人到文艺工作者的变化,在他们的心理上,在他们的精神面貌上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台春节大联欢共有十个文艺节目:

第一个节目:儿童合唱《我们为你们歌唱》表演者:北京市少年之家友谊合唱队

第二个节目越剧《春香传》选段,表演者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吕瑞英

第三个节目京剧《四进士》表演者周信芳

第四个节目京剧《宇宙锋》表演梅兰芳

第五个节目郭兰英在晚会上唱《刘胡兰》插曲

第六个节目京剧评剧《刘巧儿》选段 表演新凤霞

第七个节目魔术(戏法)表演者:杨小亭(中国杂技团)

第八个节目相声《夜行记》表演侯宝林、郭启儒

第九个节目歌剧《草原之歌》选段,表演者:中央实验歌剧院

第十个节目大合唱《向社会主义前进》领唱周小燕

顺便说一下,这台晚会的美工设计也是上虞人,他叫韩尚义。韩尚义40年代初进入电影界,长期从事电影美术,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聂耳》、《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梅兰芳舞台艺术》、《周信芳舞台艺术》等几十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总美术师或艺术顾问。其中影片《子夜》获第二届全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同时担任过《日出》、《茶花女》、《蝴蝶夫人》、《国家至上》、《重庆屋檐下》、《大明英烈传》、《万水千山》、《共产主义凯歌》等舞台剧的美术设计。
总导演:张骏祥(已故)
导演: 林农(已故) 岑范 谢晋 王映东
舞台监督:谢添(已故)
报告员: 郭振清(已故) 安琪
1 《我们为你们歌唱》 表演者:北京市少年之家友谊合唱队
现场介绍来宾: 上海机床厂的盛利,作家老舍,巴金(已故),周立波,杜鹏程,电影编剧孙谦
2 越剧《春香传》选段,表演者: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吕瑞英
介绍来宾:陈其通(话剧《万水千山》的作者)、蓝马(演员)、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一等功臣宋书舟、孔祥义、薄文品、张义山
3、《四进士》选段,表演者:周信芳(已故)
4、《宇宙锋》选段,表演者:梅兰芳(已故)
介绍来宾:中华全国工商界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已故)、上海永安公司的总经理郭琳爽、北京工商界联合会主任委员乐松生(已故)
介绍来宾:作家郭沫若数学家华罗庚(已故)历史学家范文澜、原子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已故)、真菌学家戴芳澜、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
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电影《刘胡兰》插曲) 表演者:郭兰英
1955年是中国一个历史转折点,“社会主义”成为了主题词,所以,1956年的《春节大联欢》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下制作的一部电影纪录片。
春晚的总导演是上海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先生,他曾执导过《党的女儿》、《甲午风云》、《艳阳天》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大导演谢晋当时名声初显,也参与了这场春晚的导演工作。
担任联欢会报幕员的是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扮演游击队长李向阳的郭振清。《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上映的,双枪李向阳的形象正深入人心。初涉银幕的他用不很标准的普通话说:“同志们,1955年胜利地结束了,我们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高潮里,进入了1956年。”将晚会拉开了序幕。
郭兰英在群众中演唱
第一个节目是儿童合唱《我们为你们歌唱》,由北京市少年之家友谊合唱队表演。第二个节目是越剧《春香传》选段,表演者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吕瑞英。上海的越剧早就出名了,何况由名角出演。他们原先拍过第一部中国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镜头感觉相当不错。后来,王文娟成了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的妻子。
第三个节目京剧《四进士》,表演者周信芳。在这个联欢会上,还有梅兰芳先生表演的《宇宙锋》,那时全国许多观众还是第一次看到梅兰芳的表演。
第五个节目郭兰英在晚会上唱《刘胡兰》插曲,那时郭兰英还年轻,唱歌的时候,导演安排她在群众中演唱,既有亲切感,也增加感情的互动。
第六个节目京剧评剧《刘巧儿》选段,表演者新凤霞。
第八个节目相声《夜行记》,表演侯宝林、郭启儒。侯宝林的相声,电台播得不少,那时生活略有改善的人都会买一台五灯收音机(还没有半导体)。这次看到“真的”侯宝林,听着他讲违反交通规则的讽刺小品《夜行记》,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郭沫若介绍科学家
观众中有不少名人。1955年回到祖国怀抱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先生来了。他回到中国才三个月,1956年的这个《春节大联欢》,是44岁的钱学森在新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新春佳节。文化名人老舍先生、巴金先生、郭沫若先生来了。郭沫若向大家介绍华罗庚等各位科学家,让观众清清楚楚看到他们的面貌。许多观众是久闻其名,不见其人,这回都看见了。这部电影的信息性,也感染了后来中央台的春节联欢会。
中华全国工商界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先生、上海永安公司总经理郭琳爽先生和北京工商界主任委员乐松生先生也受邀参加了春节大联欢,他们在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中都起了积极带头作用。荣毅仁当时还不到40岁。拿着花布,当然是导演安排的。
由于中国是从1958年起才有电视,1956年的这场电影春晚先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实况录音,而后才在电影院里放映。(据《羊城晚报》) 由1955年《春节大联欢》批判始末看毛泽东眼里的知识分子瓜姐姐的电影课——电影史
2005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再次将1955年拍摄的《春节大联欢》介绍给观众,恰好事隔半个世纪,观众看这部影片,如同看一部已经知道主人公命运结局的悬疑故事,很难将运动中被批判的他们和屏幕上欢乐而倍受尊崇的他们联系到一起——政治问题、文艺问题、社会问题都像一个个纠缠不清的疙瘩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中,令他们身不由己。


1955年“春节大联欢”节目主持人郭振清介绍:“这位是每天坚持写作一个上午的老舍先生”。老舍先生起身向观众致意,老舍先生旁边坐的是巴金先生,巴金先生身后站的是《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郭振清在介绍时称呼巴金、老舍、梅兰芳等人为先生,称呼周立波等人则为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