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贵州掠影




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梵净山了,这里商业化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山下的庙宇里没看见任何出家人。山门紧闭,是不是嫌这里太吵了,搬走了?话说:世上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所以觉得,他们才是这梵净山的主人,那散淡的神情,飘逸的身影,或者在僧院的后山石上饮茶,念经,打坐......
我们一行七人,慢慢的往山里走去,边看风景边谈论着梵净山景区出现的问题。进山的大门排队两个小时,一共两队,左边是团队,右边是我们散客。顶着大日头大家静静的排队,队伍好长好长。突然前面大吵起来,北方口音,江浙口音,桂柳口音,粤语客家话......我跑到前面去看看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人插队,一个导游带着一帮游客想从侧门入(这个导游所带的团迟到了,团队那边插不进去,就跑来这边)结果被我们前面眼尖的散客们看见,就跟工作人员理论起来,不许放他们从我们散客这边进去,占用我们的位置。几个大爷大妈云贵川一带的口音,据理力争,年轻的女导游心急如焚的一个劲的恳求,三四个工作人员满头大汗的两边解释.......
这边刚刚消停,队伍的中段又有人吵了起来,有个别人插队,一位说着北京口音的大叔异常的激动,大声发表着演说,义正词严的谴责那些插队的人:“我告诉您,我们可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了,您怎么能这样......”于是,我也对着插队的人用南宁普通话大喊了一嗓子:“是啊,我们排队快有两个小时啦”。以支持那几位维持秩序的京城大爷大叔大妈们。
瞧!警察,保安,工作人员等,可能是配备不够,或者是景区管理处没料到疫情之时,大家戴着口罩,不怕死的,都出来旅游了!我们是趁着高考结束,中考在即,高中生还要等着分数线出来填志愿这个空档,人比较少,才决定出来,结果没想到梵净山里,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的。
工作人员尽量的满足大家的要求,甚至是忍气吞声了。人手不够,全靠游客门自己自觉,遇到插队的,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抵制......但是那吵架的声音实在的刺耳充满着戾气......胸闷难受。
坐缆车又排队等了大半个小时,爬新金顶又排队等了一个来小时,刷身份证七八次......这一番折腾,差点败了我们的兴致。特别是在等着爬新金顶的时候,几乎到了我的忍耐极限,因为第三次的排长队等侯,山上烈日当头,紫外线特别强,光线也特别的刺眼,烤的人都要糊了。
说说这个新金顶------烈日下晒了一个多小时,保安大哥终于放行,我们攀爬时,才知道他限制人数和时间的重要性。这可能是我爬过的最最陡峭危险,天气变幻莫测的山了(想起来了,小时候在贵州麻尾跟同学爬山,上去了不敢从原路下来,三个人一路哭着慢慢的从另一条路摸索下来,差点困在山上)。刚才还晒的人发晕,过了这个界限,立马风雨交加。让我们切实的体会了一把云贵高原的特色:“天无三日晴,地无十里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大家伙就像没被晒糊过一样,立马转换成兴高采烈模式,手脚并用的爬山,几乎是90°,兴致勃勃地,当时只看着脚下的台阶,前前后后都有人,并不觉得害怕,等下山了再回想,都不觉打个寒颤,如果谁的手脚一滑,如果哪个想不开的,像华山栈道那个年轻人,解开安全绳索......摇摇头,不敢想,不要想。
到了山顶,两座山峰分别都建有两座小房子,我都去看了看,发现里面就是一个供台,供台的旁边坐着一个工作人员,中年女性,穿着景区的工作服,如果有人捐钱,她就敲一下木鱼之类,小房间内的光线很暗,空气也不流通,我就没往里走,只看见不断有人下拜然后随喜,那蒲团都有点破了。有点失落,我觉得就是没有神仙,那敲木鱼的也应该是尼姑或者和尚吧,怎么是工作人员呢(似乎是穿着黄色马甲的工作服)?
在山下看它的时候,那云雾中的山尖尖两个小房子,还有两山之间的小桥,感觉如果有出家人,肯定是仙风道骨,云水禅心的样子,然而都不是,有点小小的失望。更让我落差极大的是很快就下山了,新金顶并不高,原来从右边爬,那纯粹是找那种险峻陡峭危险心跳的感觉。也就是说,要从左边爬到“神仙居”,是非常容易非常简单的事情,简直可以跑上去的感觉。梵净山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右边云雾缭绕风雨时至,左边阳光普照台阶宽阔平缓干燥,走起来不会打滑很安全。
们谁都不愿走那条容易走的路,玩的就是心跳吧。一天下来,就感觉到从2017年突然成了“网红景点”的梵净山,它的许多设施还有待改进,山景让人震撼,但是游玩的内容比较少,就是爬老金顶和新金顶,坐缆车,没有其他的项目了。景色美,有文化内涵,佛教圣地,但是我觉得它还是没有被挖掘运用好,工作人员太辛苦,新金顶风大雾浓,在山上最危险处,我注意到,专门有一位小伙子穿着雨衣维护秩序,很危险很辛苦。
回来路上,我捡了十来块片石,虽然是片石,但是很硬,太好了,我可以用它们来拍蒜,拍辣椒,拍黄瓜;还可以做茶壶垫,茶杯垫。

在进入黄果树景区的时候,大门口的这个标志牌把大家都逗笑了。把在梵净山等待的焦虑烦躁还有一些惋惜全部一扫而光。我们发现在走进黄果树景区的时候,虽然人多但是不拥挤,山里的路又多又宽还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果然“崇山峻岭树木茂盛,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大家一直赞叹,这可是亚洲第一大瀑布,世界著名景观呀!走在水边,我在想这水是流向瀑布的吗?

在拍照的时候,我喜欢把天上的云也拍进来,犹如一幅画:天光云影共徘徊/青山隐隐水迢迢/白云一片去悠悠-----清幽淡远。
离开天天重复的日常,来到山清水秀或者古城老宅,探寻自然之美,欣赏被岁月打磨过的物件,让人暂时忘记原来的身份,职位,职责。步履轻松,内心轻盈,面含微笑,目光清澈。在黄果树,我觉得它满足了我对一个瀑布所有的想象,应和了内心对它的千万次描绘。我们一路感叹着它的服务到位设施完备方便,特别是那个下到大峡谷的电梯,看下去都有点心惊胆战头晕目眩,不过,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感觉吗?我也一改不爱花时间照相的执拗,跟着小伙伴们在这深长而且陡峭的电梯上照了许多相。

其实是有三四个工人的,烈日下,他们被晒得黝黑,有美景,但维护更重要,我觉得黄果树真是做的非常细致。我对他们说:“辛苦了”。其中有个小伙子腼腆的笑笑说不辛苦。我偷偷拍下他们,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也是我们游客的保护神。

我终于见到你了------黄果树瀑布!轰鸣的水声,浪花四溅,然后水底升腾起云雾,关键的是,在深山幽谷里的水,有一股清甜的味道。一阵风吹过,水量突然变大,只听人群中发出一阵的“啊”声,快看快看,它变换了形状了......我目不转睛地,贪婪地看着它,激动的有点眩晕,有点透不过气,还有热泪盈眶的感觉。那是面对喜爱的东西时特别激动的心情吧?!虽然小时候就在贵州住过三年,好多次要来,但一直都和它失之交臂,似乎也不在乎,可是现在,当我站在它的面前时,我真的有种想哭的感觉,好想对它说,你这么壮美,这么清甜,这么调皮,这么可爱.....我早就该来朝拜你了。
我好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的看它,眼睛都不想眨一下。我也觉得它看着我,也是痴痴的样子,在偷偷的笑,对自己的绝世姿容无比自信:哦,lily,可爱的小丫头,你还是扛不住,来了!
水是碧绿的,像湛蓝的天空。雾是白色的,像天上的流云。不过,一年四季它的水量颜色都不同,我还会来的,再见,黄果树,我还会来看你的。我要看一年四季的你,不同颜色的你,雨天的你,晴天的你,清澈的你,浑浊的你......只要是你,我都喜欢!

离别有多种形式,有的是千山万水的背影,有的是咫尺天涯的遗憾。忽晴忽雨的,我们走在青岩古镇的街头,人挤人,磕磕碰碰的......忽然一丝《阳关曲》若隐若现的飘浮在弯弯曲曲宽宽窄窄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我顺着着飘渺的乐曲找寻过去,不一会儿,站在了一个小乐器店前......这位老板那么专注的一直对着乐谱吹他的陶埙,我和其他顾客进来,他仍然一动不动的,似乎我们都不存在,我偷偷的拍下他------扎着小辫子,上身时棉布唐装,下着棉布阔腿裤子,简洁的凉鞋,完全是一副'艺术家"派头。因为他专注和散淡的神情,让我想起一个朋友------冰冰。他画画时就是这样,完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在无人之境。似乎艺术家们都是这样吧,千万别去招惹它们,除非你想做圣母。
我知道开小店其实并不是看起来那么自由浪漫的样子,都要做十足的功夫,也就是说“三尺地皮,日行千里”,挣每一分钱都不容易,只有耐得住寂寞和庸常的人,才能把一个小店子精心的打理好而生存下去。
我一直想开一个小茶室,有个柠檬树篱笆围成的小院,门边放一个惊鹿,再搭个凉棚,上面开满牵牛花,棚子下面抠个水池,让我的巴西龟,"伊莎贝拉"在水池里发呆。我的爱猫“踏雪”,慵懒的在茶桌上晒太阳......池子里种上睡莲,水池边要种上茉莉花夜来香,还有含羞草,每次进出我都逗弄一下它,看着它们的叶子害羞的一一闭合我才走开......不过都是在梦里自由合成罢了,
听着这一曲《阳关三叠》让我在这里流连盘桓许久。结果,小伙伴们走不见了,吓得我赶紧飞奔着去找他们,总是掉队真不好意思呢。

见多识广的人最主要的特质,我觉得是见怪不怪,不固执。因为这个世界未知的东西太多了,永远保持好奇心和虚心学习的能力,人就会显得年轻吧。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记下那些令我惊奇的闻所未闻的......

“便秘”这种隐疾,真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呢。我记得亦舒的父亲曾经给亦舒几句话,其中就有一句:每天能大便通畅比拥有一件高档呢子外套重要的多。可见便秘真的是现代病。我好奇的拿起一根豆荚,上下打量,还闻了一闻,真想买回去当作稀奇的摆件。药店的男医生看我很感兴趣,就说有切好的,一袋35块钱。我笑着对他说,好神奇耶,竟然长的跟那啥一样呢。他面无表情地说,是吗?你的想象力还蛮丰富的。我赶紧放下这个“搅屎棍”走了。(现在还一直笑着,晓得买一根就好了)


在贵阳的夜晚,我们不断的拿它来跟家乡南宁对比,有甲秀楼,东山阳明书院,还有这个花果山的高楼大厦......实话实说,贵阳的文化底蕴要厚实的多,他的这一组商业建筑,也超过了南宁。虽然是古代夜郎国,但是现在他有国家的扶持,的确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个中心广场,有一组穿着白体恤,上面印着“舞”字的一群年轻人,随着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在队伍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跳舞,男女老少一起跳,随着激越的鼓点,一大群人又蹦又跳,动感和节奏感非常强烈,我觉得他们跳的可能是“鬼步舞”,摆头,扭胯,转身,甩手,踢腿.......看他们跳的是那么尽情尽兴,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弄得我都想跟着跳起来了,这对我的肩周炎绝对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我们看了很感慨,贵阳人真幸福,他们的全民健康运动做得真好,如果南宁有这样的场所和舞蹈,我也愿意去学这样青春洋溢魅力无穷的舞蹈了。大妈们的广场舞,实在不好说,虽然我也是大妈一枚。

五点多,我们的包车开到酒店门口,一下车我就看到您歪着睡着了,衣着整齐,穿着改良的解放鞋,显然你不是流浪汉也不是乞丐,从你的背篓,我猜测您是一个勤劳的辛苦的山民。暮色降临时,会有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吗?她会拥你入怀吗?你的母亲如果看到你这样,会流泪吗?如果看到自己的爸爸露宿街头,你那不好好学习整天玩手机的熊孩子,会从此发奋读书吗?我曾经不太理解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现在,我理解了。“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流落在街头”,这样的情景,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了。因为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下,好多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民工,晚上就是这样睡在露宿街头的。
如果你看到了,那就悄悄地放一瓶矿泉水和面包,好吗?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有可能救活一个人的命呢。

我是喜欢一个人旅游的,不过跟着小伙伴们,也有特别的乐趣,他们知道哪里的景色最好看,那里的东西最地道。这不,一大早我们打的来到这家羊肉粉店。对于我来说,这里真的是太脏太破烂啦。油腻腻的街道,四面透风的小店.....就是这么个小店竟然被我们找到了,而且我们吃完后,发现队伍排得更长了。好吃吗?大家互相问,我一个劲的点头。这一顿早餐是辉哥请我们吃的,有句话说:“吃人家的要狠,吃自己的要省。”大家都笑起来。唯一遗憾的是他的辣椒还不够辣,另外,面对着脆甜的蒜瓣,我不敢吃,因为南方人是很少很少生吃大蒜的。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吃了两小瓣蒜,辉哥,河南人,只能举着一瓣蒜,笑着说,我不能吃,她不让我吃,嫌臭。
她,是他的妻子,王老师,南方人,一个让人感觉非常温暖的女人。
这就是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吧,又想起周立波调侃郭德纲:“北京人吃大蒜,上海人喝咖啡吃大蒜的怎么比得上喝咖啡的”。还有杨坤就着大蒜喝咖啡的梗。我也很克制了,的确口气难闻。
旅行中的笑点:
有一天晚上休息,看见嘉木对着手机打滚的笑,我问她是什么好笑的?她含含糊糊语焉不详,我也没追问,过了一会,她又笑得滚在床上,我瞅她一眼说,你抽什么风啊?
第二天,大家坐在青岩古镇的一个阳台上避雨,除我之外,其他六个人都在嗤嗤的笑,还对着我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莫名其妙,老娘就这么被集体孤立了?笑点都不一样了?还是闺蜜勇敢发话,首先要我答应不要生气,我答应了。然后她把我在黄果树下到深谷的电梯上的照片发给我看。不看则已,一看我憋不住的大笑!奇丑无比,就是P图都P不出这样的丑陋效果----小蒋说:“第一张竖起两个手指,第二张是三个手指,第三张是模糊手指,四不像。眼神是一张比一张斜视,翻着眼皮,痴呆状的傻笑”。我也被这样滑稽的相片惊到了------感觉就是一个重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大家一致说。我也从来没见过我这么老,丑,傻的照片,看着自己被捕捉到的瞬间,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大家看我并不在意,似乎松了一口气,然后笑成一团。其实这样的相片很难得,我不愿照相的原因,就是不愿意摆拍,因为一旦让我摆姿势,我就紧张而且极不自然,然后面部抽筋变形。我立马发给闺蜜阑珊分享,她看了也哈哈大笑。
我一点都没有生气,看过笑过,就过去了。大家一起出来玩,我是很随性的,吃住行我都不挑剔。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出来的所有不方便都是会遇到的,也是我预料到的能接受的。而且,说实在话,我从来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事情上。
住四五星级的,就享受那里精致的装饰和清雅的环境,沐浴更衣焚香点茶,俯瞰窗外江海风景。在小客栈,只要有热水卫生不错,也就一两晚上就走了。吃东西我更是随着大家,东南西北或者当地食物,好吃就多吃点,不好吃下次就不买了。只要开心,吃什么都是香的。有时会尝尝当地的酒,也只是小酌一两杯而已。到目前为止,对于白酒,除了苦和烧心,唯一的是有点微熏好睡觉的感觉,还没有达到像品茶那样能稍微分辨出大致是哪种茶。
最后关于旅游的思考:
据说夫妻情侣合不合适,旅游一次就知道了。是的,这一点我深深认同,审美的差距,对于陌生事物的接受度等等,衣,食,住,行------两个人都可能不合拍,而迁就一个人是很难受的。
朋友同事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朋友,可以互相倾吐心曲,互相安慰。同事,工作中密切配合,互相成就。但是如果一起旅游的话,那就是同吃同住同行同游-------差异就会造成矛盾和心结。
离婚,分手,断交,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跟闺蜜一起旅游,我是很有顾虑的,不是她忍就是我忍。我曾经跟闺蜜探讨过这个问题。她也认可,友谊也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当然很多话说开就好了,不然,她明明觉得是为你好的,赞美你的,结果你却觉得难以容忍,而又隐忍不发,那就糟糕了!所以敞开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最理想的状态是:游客少的时候,静静的坐在瀑布对面的树下,捡一些松枝燃起,汲一壶瀑布下来的水,煮一壶茶,和小伙伴们鉴水品茶,流连山水间,如果有道士或者和尚,或者陌生人加入,我们也热烈欢迎,我有茶,那么你说说你的故事吧。就像下面这首唐诗:
春日访山人 唐 戴叔伦
远方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侯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愿你我都有一些“林下之风”,跟尘世的喧嚣保持一点距离,让内心轻松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