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留学 浪荡的僧侣画家——弗拉·菲利普·里皮
哈喽,各位小伙伴!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文艺复兴前期尤为特别的艺术家,他呢既是一位“风流浪子”、又是我们所熟知的波提切利的“膜拜恩师”,他就是15世纪的僧侣画家——弗拉·菲利普·里皮。
“里皮之所以在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史中位置显耀,是因为他身上呈现的一种艺术家与浪荡者相糅合的自由精神。”
“浪荡的僧侣画家——弗拉·菲利普·里皮”

弗拉·菲利普·里皮(FraFilippo Lippi,1406-1469),生于佛罗伦萨,早年进入修道院为僧,师从同为修士的绘画大师安杰利科,主要在佛罗伦萨及帕多瓦等地从事艺术创作。
里皮两岁时父母便不幸双亡,他的姑妈将其抚养到8岁便送他到修道院做了一名修士。这位少年心灵手巧但对读书识字却毫无兴趣,他最大的乐趣便是在纸上作画,于是修道院的院长决定顺从他的秉性,让其去学习绘画。然而里皮却有着天然强烈的反叛精神,他重视肉体的描摹、力求颂扬世俗中的美,与传统的宗教艺术观念背道而驰;因此没过几年,生性不羁的他便挣脱了‘教会枷锁’悄然的逃出了修道院。
在社会上独自闯荡的时候,里皮渐变为一个多情的浪子,当他见到美貌的女子便往往厚着脸皮借口为其画像来排解情欲,在结束绘制后又要纠缠人家‘云雨’一番才做罢休。直到有天,里皮偶然间见到马萨乔在卡尔米内大教堂作画的场景(对,又是马萨乔,英年早逝的他影响了文艺复兴的一波巨匠),他才真正产生了对于绘画的清醒与执着,并且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此后里皮依靠绘制祭坛画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对于风流倜傥、出手阔绰的他来说时常入不敷出。然而这种窘迫局面持续不久,里皮的才华便幸运地得到当时“玩转艺术圈的投资大拿”美第奇家族的赏识和资助。但科西莫·美第奇对里皮的风流韵事早有耳闻,于是便将他锁在阁楼的画室里进行绘画。在被软禁创作数日之后,里皮干脆把床单弄成布条从窗户冒险逃出,等科西莫派人找到他时,他已经在风化场所快活了好几天。自那以后,科西莫再找他画画时便随他喜欢,再也不拘束他了。
1456年里皮受邀来到普拉托,在当地的大教堂创作壁画,这也是他生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就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和艺术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在他风花雪月的岁月中唯一的真爱。

当时这个修道院中有一名刚刚皈依基督教的修女卢克雷西亚,里皮在见到她之后立刻被她的美丽和优雅迷得神魂颠倒,他假请她做模特之由将其囚禁...在此期间,里皮不但愈发的迷恋这位姑娘,卢克雷西亚也由恨生爱接受了他。之后两人完全不顾宗教身份的羁绊,双双坠入爱河,并且孕育出浓情的结晶:一儿一女,男孩就是日后的画家菲利皮诺·里皮(小里皮)。
虽然里皮生情多情,但对卢克雷西亚却是一往情深,乃至他日后作品中的柔美、温情的圣母形象都是依照自己妻子的形象而创作的。
我们可以参看里皮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品,正是他和卢克雷西亚恩爱之际,创作于1465年的《圣母子》。画中圣母和小耶稣的形象参考,便是他的爱人和小儿子。

里皮在画面中展现出和早期文艺复兴肖像绘画截然不同的风貌,怀抱小耶稣的圣母所呈现出的典雅与柔情之美,已经毫无中世纪时期描绘此类题材的克制;他竭尽全力地刻画自己眼中的真实,画中圣母的娇媚跟她作为‘圣洁之母’崇高的道德之感毫无关系,完全是世俗眼中的风华绝代。
让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在同一个主题中,里皮与他之前同时代大师的差异,借此更好的认识他在当时的艺术成就上有哪些变化和完善。

— 里皮其它的精彩画作 —




里皮之所以在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史中位置显耀,是因为他身上呈现的一种艺术家与浪荡者相糅合的自由精神。他的人生经历集聚戏剧传奇性,玩世不恭地游走于人性与神约的两极,呈现给后人既是一个真正的血肉凡人,也是对一个信仰虔诚的教徒,他用自己对上帝和宗教的理解,对命运做出了潇洒的回敬。
当教皇终于认可了他的艺术地位,给予特赦允许他所娶卢克雷西亚为法妻时,里皮却谢绝了教皇的恩赐,理由是:“我不希望自己的婚姻是由他人许诺的。”而里皮也得遂所愿,在他的一生里,一直到死都是完全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