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运记忆
查看话题 >伦敦二零一二 | 我们为什么需要奥运会
迟到一年的奥运会终于在是是非非中来了。开场没有了往年的热闹,但随着赛程的慢慢展开,大家终于慢慢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这场唯一可以把全世界凝聚在一起的赛事,好像是真的回来了。
奥运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我想可能是给你的人生打上一个个结,顺着绳子四年一届地摸上去,2016年里约,2012年伦敦,2008年北京。
“啊那是00年悉尼吧,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第一次见到竞走冠军王丽萍披着国旗绕场庆祝。”
“之后放学了总喜欢和同学比赛,规定大家一定要像王丽萍一样走,不能来跑的。”
“04年看完刘翔110米栏夺冠之后热血沸腾,自己也在操场玩跨栏,差点没闪着腰。”

记忆又拉回到2012年的伦敦。我正在当地留学,稀里糊涂地点进去了学校邮件里关于奥运会兼职的链接。面试的是个和蔼的英国大妈,她看起来心情很好,一直对我微笑。然后几天之后被通知录取了。
而且惊喜地是,我被分配到在餐厅工作。工资对于学生来说还不低,8镑一小时还不用缴税。
这样,我那个夏天是在奥运村的餐厅混着食物的气息度过的,同时还有各种真的 “是来参与而不是来比赛”的无名运动员,以及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狂热后援团,随带的还有他们五花十色的国旗和语言。


奥运村里,运动员们按国家分住在不同的宿舍楼。从阳台挂着的国旗可以辨认,我顺便去朝拜了中国队。

餐厅是一栋单独的巨大平层。菜肴的宗旨是品类一定多,味道尽量佳,食物中毒绝对为零。所以,我们在开幕前的培训过程中,强调的都是餐饮卫生,生熟分离,以及不停地洗手等等。毕竟,任何食物意外对运动员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去世界各地,心可以移情,但胃总是最恋家的。所以在奥运会餐厅,菜肴几乎涵盖了全世界的品种。
按地域口味不同,分成亚洲 India & Asia 印度和亚洲、African & Caribbean’s (Halal) 非洲加勒比海(清真)、(European)地中海和西餐,(Best of Britain) 英国食物四大类别。另外还有世界人民大同的麦当劳。

亚洲区最多的就是蒸饺,小笼,寿司,米饭,炒面等。另外也提供印度菜里常见的囊,油炸饺子,和各种红咖喱黄咖喱的鸡肉和牛肉。
在这里,中国人总是会要米饭的,而且必须是jasmine rice, 日本人必定加一碗味增汤,而朝鲜人和韩国人一样对泡菜情有独钟。。
餐厅不能拍照,所以从网上找了些菜肴照片,这些都是亚洲区会提供的菜。

这里来吃饭的,才开始注意到有很多无名的运动员。在奥运直播的镜头背后,还有很多没有获奖牌的,或在预选赛就出局的运动员。他们每天在餐厅进进出出,除了身着不同国家队的服装外,我对他们什么都不了解。
中国的运动员,如果认出来有名的,我们就会在递上菜的时候说一声“加油”。
那一年刘翔跌倒在第一个栏架前,刷爆了话题,连英国人都问我他是不是很有名。我说他是中国的国家英雄,夺冠后豪情感言“谁说黄种人不行”。我真因为这句话而仰慕他,每天都对他说加油,但他总是微笑看得出伤痛和压力写在脸上。比赛之后他再也没有来过餐厅,只是遇到一次他的教练,我和他说“请带向刘翔说声谢谢”。不论如何,要不是他,很多人连110米栏是什么都不知道。
2012年是孙杨成名的一年。他每天都会来,真的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样子,会和我们几个中国学生聊聊天。由于不能像往年那样在电视机上追看重要比赛,了解比分动态,看运动员访谈。所以当时见到孙杨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拿了冠军。也不知道他和我一样是浙江人,后来才知道他在国内已经大红了。
到了九月份的残奥会,则更是对这些运动员肃然起敬。缺手臂的,戴墨镜的,做轮椅的,但你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行动有什么不方便,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我喜欢观察这些能走进奥运会的人,还有不同国家队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一位韩国运动员在柜台前用韩语嘟囔,大概在说这个菜是什么东西。然后旁边的一位朝鲜运动员接了话。这下两个人都听懂了,相视一笑,还互相讨论了一番。
也会看到一群朝鲜运动员坐在美国队边上吃饭,后来进来的韩国队也一起加入,然后三个国家的运动员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在奥运村最流行的事情就是交换徽章。徽章的内容广泛而有创意,奥运会的纪念版,各个国家队的版本,还能收集到之前几届奥运会的徽章,越老越是珍贵。
在奥运村入口的地摊上可以花钱买到这些徽章,但那样就没有意义了。珍贵的徽章收集都是靠奥运村里和别人做物物交换得来的。所以交换徽章这个话题简直可以帮助和任何人聊天破冰,甚至交上朋友。

在奥运村以外的伦敦,整个夏天也都像过节一样。马拉松就在闹市区进行,伦敦塔桥挂起奥运五环,市区很多公园竖起了露天大屏幕直播赛事,巨大的广告牌写着A summer like no others.
每个人都很有参与感,伦敦彻底成了一个世界的都市。奥运会果然是全人类的节日,不禁感慨奥林匹克精神病的伟大。


在我的印象中,难忘的还有每天凌晨的公交车。因为早班要在六点供应早餐之前就到餐厅,我总是在寒冷的凌晨倒两次车,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即使是夏天,伦敦的凌晨还是很冷,穿着羽绒服哆嗦着,有时还遇到几个凌晨的酒鬼。
在车上,穿过疲惫的市中心。天就亮了,朝阳穿过晨雾,射进空无一人的车厢。

当时正是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打工到下午两点结束,先坐车回去补觉,傍晚起来写论文直到半夜。这样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打个瞌睡就又起床去做凌晨的班车了。
这样的辛苦和难忘中,最后终于交掉了论文顺利毕业,打工也在九月份残奥会后就收尾了。原来论文真的会有写完的一天的,而我的留学生活也就急匆匆地结束了。
突然到了回国的日子,怎么来又怎么回去了,还是那个行李箱,那条地铁线,那个飞机场,却不再是当初那个人。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我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奥林匹克啊。无名的运动员,镜头背景里的志愿者,比赛只是引子,更多是相聚一堂,一起为此全力以赴,为此热血沸腾。这大概就是我们为什么每四年需要一次奥运会的原因。
-
咕噜咕噜呼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9 10:08:37
-
Einsamkei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6 21:31:08
-
钱小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9 06:02:05
-
Dear Mooc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1 19:38:56
-
麦田里的守望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6 16:40:12
-
素心清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2 07:11:22
-
Ark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1 19:25:42
-
三都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8 20:33:55
-
宇宙超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4 11:02:16
-
简不单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3 17:58:43
-
驹光过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3 14:57:14
-
北上花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9 10:15:27
-
远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8 23:28:36
-
一个弗兰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8 22: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