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话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了,觉得好。 财,并不局限于金钱,同样可以扩展到知识、技能、善意等等好的东西。对于好东西,人本能是想占为己有,就像野兽对待猎物和地盘一样。 “财聚人散”,大致意思是人如果只想着敛聚财物,好东西只想着往家里收,一门心思绞尽脑汁只想自己的利益,那他身边就没什么朋友和拥护者。 相反,人如果乐于分享,处处懂得为别人考虑,利益面前甚至他人为先,那身边自然就聚集很多人,这就是“财散人聚”。 私心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而且还是深刻于基因里的本能。但人又是有智慧的动物,会欣赏美好,并不自主地向美好靠拢,所以人们天生爱慕和尊敬品德高尚之人,当遇到这样的人,自然就生起了敬仰和“向他靠拢”之心。 明朝皇帝朱祁镇被瓦剌俘做人质,国家放弃了他另立其弟朱祁钰为皇帝,而他则成了太上皇。这一举动意味着明朝“撕票”了,朱祁镇被杀被剐由你瓦剌决定吧,反正我们是不管了。 这种情况下,照理说朱祁镇是肯定活不久了,更别提回京了。但是神奇的是朱祁镇最终安然无恙的回来了。 这全靠他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被俘后他的从容及以礼待人给瓦剌士兵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士兵们从开始的鄙夷刁难态度变成恭敬。朱祁镇还收获了两个极度忠诚的朋友,这两人以死护他,在他毫无价值甚至随时被处死之境况下,仍然致死效忠于他。 然而这些品质不仅征服了士兵和下人,还征服了瓦剌的高层人物——二当家伯颜帖木儿(一把手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一直帮助朱祁镇,在朱祁镇回京时还亲自相送,走了一天的路,一直到了居庸关附近的野狐岭(已接近明朝势力范围不能再前),嚎啕大哭,痛苦作别。 可见,顺境时“人聚”让人过得更幸福更满足,逆境时则能救人一命。 然而“财散”及其他克服本能培养良好品质都不容易。从热力学角度看,这是减熵现象,很少见。这是因为人总是趋利避害,或者是容易顺着本能做事,热力学把自发现象叫做增熵现象。 所以“财散”这种肯定减熵,自律、以及一切需要克服本能或迎难而上的,都是减熵。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说:“生命以负熵而生”,我们活着新陈代谢维持生命,也是负熵。最终不可避免死亡,归入宇宙,变成无序增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