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心中的唐吉坷德
翘首以盼很久的乐队的夏天,今天如约而至,对于时不时去live house摇头晃脑,拒绝流行歌曲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当年春晚一样的节日。可当我兴高采烈的再晚上八点打开爱奇艺app的时候,一开始却没能找到节目的入口。本以为它会在爱奇艺的头版头条大幅展示,可是花了30秒,我才在主页-综艺-页面中部靠右位置,找到了一个小号的海报图标,而占据页面主要位置的,还是那些我不了解,也不屑于去了解的“莫名其妙”的节目。
乐队的夏天去年横空出世,一度让人有一种独立音乐终于迎来春天的感觉,可是一年过后,发现它更多的是让独立音乐的小圈子对外突出了一个小点,出圈仍然很遥远,就像它第二季在爱奇艺页面上低调的位置一样,没有铺天盖地,没有主流,不过是刚有了一个小小的天地而已。
乐夏第二季的乐队阵容,也让我很是为这个节目担心,虽然说乐队的实力肯定是够的,但是他们的出圈程度,比第一季要低很多,他们的聆听门槛也要高了一些,很多乐队主唱英文,很多乐队有很强实验性,对于想要通过音乐寻找感动,激情,为梦想充值的的普通人来说,可能会失望。
第二季第一集的排名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最大牌最资深的重塑雕像的权利,就算唱英文,就算是欣赏门槛最高,还是凭着江湖地位,稳稳的晋级。另外,用死亡金属风格违和的唱梦想的不知所谓乐队,以及人美声甜却无聊尬打亲情牌的少女乐队,成了晋级“黑马”。
这些众望所归和出人意料,主要是由于投票评审制度的设定,评审团里普通小白的一人一票占大多数,乐评人与主持人虽然有较大权重,但是整体的票数还是较低,这种相互博弈的状况下,很正常的能保留特别顶尖的,特俗的,以及比较稳的,也难免会带来些遗憾。这种遗憾虽然可惜,但也能反映乐坛的实际状况,所以也确实是最合适的评选方式,如果只让专业乐评人投票,这个节目可能就更难出圈了,也更难引发讨论了。
从乐夏第一季的盲目乐观冷静下来走到第二季,我似乎已经没有了多少宏大的期待,我敢断定,乐夏第二季,仍然不可能大规模出圈,这里面的乐队,没有可能有一个能真正的火起来走进主流。这不是乐夏节目办的好不好的问题,这不是这些乐队水平高低的问题,这也不是一种乐评人和乐迷摇旗呐喊不够大声的问题,这就是大众审美的问题。
大众需要什么,需要旋律声音好听的生理浅层愉悦,需要直接发泄出他们情绪的弱逻辑表达,对于音乐的工匠精神,艺术的内涵与前因后果,其实是懒得了解的,他们听歌就是为了听爽,为什么要逼他们去琢磨乐器的搭配或者意象的优美呢?甚至再说的武断一些,大众与小众的区别,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水平高低的区别,不“堕落”就别想红。当然那些凤毛麟角的杰作除外,他们能在大众与小众中都受欢,恰恰是因为他们给不同认知的人都能提供一些愉悦。
这当然是一种不理想的状况,很多文艺青年除了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一般都会常年纠结于这个问题,“大家欣赏水平为什么这么低?“,以及部分更有追求的人还会想,“怎样提高大家的欣赏水平呢?”这些都是完全无解的问题,它的原因是人性,是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环境现状,不是多办几个综艺节目,多发些朋友圈就能够改变的。
其实文艺青年们更应该想的,怎样在这巨大的“不合理“中找到合理,怎样和这样的现实共处而不变的愤世嫉俗。其实自己喜欢听足够了,他人爱与不爱我改变不了,也不应让我烦恼。
从媒体离开后,到现在为止也服务过不少家商业公司,一直在试图解决的事情就是我的“水土不服”,也目睹了不少类似转型过来的人的水土不服。
文艺青年(或者理想青年,高审美青年,自命不凡青年。。。)普遍都会对公司工作充满本能的不适应,公司生活的很多基本的规则,对他们来说却是罪大恶极。
文艺青年相信自己的精彩,相信他人的精彩,尊重人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把人当人看,但是对于公司来说,人就是工具人,和流水线上的机器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只是作用大小以及处在这个链条的位置而已。对于一个工具人,他最有价值的特质,恰恰是那些反人性的特质,极度的冷静,理性,没有感情,高效,不用休息,不用怨言,可以想象,每一天上班的文艺青年都在或情缘或被迫的往工具人的设定上靠,都在一点点的“杀死自己”,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文艺青年有自己的标准,包括一定的审美,一定的是非对错标准,但是在公司环境里,审美与对错基本是不存在的,除了别犯法,其他的的东西可谓是天马星空,在做集体决定的时候,公司利益、老板好恶、团队利益等才是决策标准,在做个人决定的时候,个人利益才是唯一目的。这样的现实,让文艺青年无所适从,不放弃标准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如履薄冰,但是随波逐流的话,又会自己仇恨自己。
文艺青年一般都想为这个世界带来价值,而公司只想为自己带来利润,不管带来利润的方式是否有价值,公司还会凭空创造无用的需求,去推动无用的消费,浪费整个社会资源的同时,为自己带来些收益,就更别提哪些铤而走险的公司了。文艺青年就算不创造价值已经够难受了,在进入了公司之后,则不得不要去同流合污,成为制造无意义的帮凶。
文艺青年聚在一起,经常会抒发为何我的同事这么傻x,为什么我的老板这么傻x,为什么我的公司这么傻x的叹息,当然这种叹息最终都是无解的。
这其实和我们在看乐队的夏天的时候发出的感叹一样,究其根本就是,与众不同的人,难以为主流接受,但是改变自己又是千难万难。
这就和认定乐队夏天不可能火一样,文艺青年也该接受现实,商业社会,只会是这个德行,千百年人类社会进化到这里,不同疯狂的社会实验尝试过后,现代商业社会运作的方式混合人性无法回避的弱点,也应该算是当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好的了。
拿到自己想要的,无论是收入、职位、社会地位,拿到就好。种种看不下去的地方,把它们当成电影吧,种种需要process的烦恼,就当成精神撸铁吧。既不要做痛苦的人,也不要做开心的猪,做个清醒冷静的社会一份子,个人生活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