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日记——《ROMA》
观后感:
Overview:
1、一开始并没有辨认出影片的历史背景,环境;一听名字是罗马,花了一点时间听辨认出是西班牙语,后来逐渐才知道是以墨西哥为背景。(竟然对墨西哥的那场革命游行一无所知,历史要补补lol)
2、高度自传式、抑或说回忆录式电影,或许是作者电影?(阿方索的其他电影没看过不好说)剧作上的戏剧冲突有,不过更趋于以一种真实时间(时间跨度小)客观叙事的方式去展现。摄影机的具体随着剧情的发展由远及近,但观众的角度仍未到达有代入感的地步,几乎没有extremely clsoe up shot.
3、故事背景和人物命运很巧妙地联系起来,社会意义和个人命运的高度统一。symbolic meaning.(隐喻:革命流产?)
ro4、飞机对于导演来说是一种怎么样的符号? 还有为数不多的特写: 狗屎💩的特写,打碎杯子的特写 p.s: 丈夫倒车那一段的蒙太奇十分的有意思,全部倒车的scene是对雇主婚姻生活的一种视觉上的外化体现。 还有特写:放在抽屉戒指暗示着婚姻的断裂。
Cinematography:
5、180度以上的pan很多,也有很多 horizonal tracking shot, 长镜头很多,但是没有很冗余的感觉,归功于导演场面调度的功力,不断让观众在画面上接受新的信息,节奏稍缓较适中。
6、很“吃光”, 主角(仆人)给房间关灯的戏是一个360度的pan,补光很讲究,除了画面上的光源(台灯),其他的在外面的灯打出了一个暗调;

还有那场后景新人结婚前景一家吃冰淇淋的那场戏。 戏院一起看戏的那场。 深焦, 布光666。


或者说阿方索十分擅长运用前后景的技巧进行画面的表达。 从一开始小孩在阳台上玩“枪战“的游戏, 到后面他们在海边的场景,前后景关系鳞次栉比,十分清晰。
7、着火的那场戏真的是拿真火来布光吗?纯属好奇。

8、自然光下的逆光拍摄
在操场操练的那一段和海边都采取了逆光的拍摄手段。 尽管操练的那一段之间的影子不接,不细看不影响连续性,此时也出现飞机这个符号;


海边众人相拥的一段很动容,导演对逆光拍摄的光比控制也十分地出色。
9、水为镜的技法,导演多次运用到其中,值得学习


最后的疑问:为什么是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