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目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
宋代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太平御览》,史学类的《册府元龟》,文学类的《文苑英华》。明代有《永乐大典》,清代有《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包括 4 部 44 类 66 属于。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国学必读书目
参考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
参考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国学入门先读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
蒙学读物
《幼学琼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其他书本
《史记》
刘知几《史通》。《史记》注释本最著名的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代钱大昕《史记考异》、梁玉绳《史记志疑》,《读书杂志》载王念孙研究成果四百六十余条、日人泷川龟太郎有《史记会注考证》。
《汉书》
成书于班彪、班固、班昭三人。《汉书》注释最著名的本子,当属唐代颜师古《汉书注》和清代王先谦的《汉书补注》。
《后汉书》
《后汉书》注本最著名的有梁刘昭的《后汉书集注》、唐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清惠栋《后汉书补注》和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他史书
《资治通鉴》
现存本以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最为著名,最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汇合群书,详加校勘与考证。明代严衍作《资治通鉴补正》,为《资治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很有参考价值,明末王夫之《读通鉴论》,史识高卓;以上三书是读《资治通鉴》的人应备的参考。
《资治通鉴》影响巨大,有很多续作者,如南宋朱子作《资通鉴纲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金履祥作《通鉴前编》、清徐乾学作《资治通鉴后编》、毕沅作《续资治通鉴》。
《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
“三通”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是读史的必备政治书。
除三通外,还有一些政书可只参考,如:《续通典》、《清朝通典》、《续通志》、《清朝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
学术史与史评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儒学案》、《仪考亭渊源录》、《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朝汉学师承记》、《清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文史通义》、《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廿二史劄记》、《廿二史考异》等
杂野史及其他
《国语》、《战国策》、《孔子编年》、《朱子年谱》、《国朝先生事略》、《吴越春秋》、《朝鲜志略》、《两汉博闻》、《通鉴总类》、《岁时广记》、《历代职官表》、《两汉诏令》、《历代名臣奏议》、《神仙传》
地理学
《禹贡》、《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南北对境图》、《混一图》、《皇舆全览图》
古代文学
《春秋左氏传》叙事完整详实,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炼精严厉,行文纵横变化。《国语》长于记言,质朴而简括;《战国策》描写人物个性鲜明而生动,语言敷张畅达,辩丽宏肆。三书都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气势充沛、雄辩滔滔;《荀子》雄浑而精深。《老子》深邃而清远;至于《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在先秦诸子文学中最高。《韩非子》以峻削著称;《墨子》的特点是质朴。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正如《文心雕龙·诸子》所评:“炳耀垂文”、“悬诸日月焉”。
《诗经》、《楚辞》、《离骚》、《九辩》、《九章》、(外国:《奥德赛》、《伊利亚特》)、《韩诗外传》、《说苑》、《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花间集》、《宋词三百首》、《沧浪诗话》、《文心雕龙》、《诗品》、《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呻吟语》、《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幽梦影》
话本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中华医药 人生百科
医药书籍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其他书籍
《闲情偶寄》、《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营造法式》、《茶经》、《山海经》、《搜神记》、《官经》、《曾国藩家书》等
-
等等小小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4 17: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