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评《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评述】
现时国内颇有些人怀疑或反对阶级斗争的,这是不了解人类进化史的缘故。马克思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1] 这是事实,不能否认的。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化为家长社会、封建社会以至于今日之国家,无不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阶级斗争的演进。巴黎公社便是工人阶级第一次起来打倒统治阶级的政治的经济的革命。我们向来读中国史,不注意阶级斗争的事实,其实四千多年的中国史,何尝不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呢?
——摘自毛泽东《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1926年3月18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4—35页。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摘自毛泽东1936年在保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见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版,第131页。
现在你们什么都能够听到,仅仅孔夫子的少一点。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等等,还有马克思主义的书和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等等,很多书都能够看到。这些书,我那时候一本也看不到。十九年前,《共产党宣言》在全国印得很少,哪里去找这样好的理论?哪有现在你们这样幸福?你们生长的时代很好,是幸福的时代,比起我当学生的时代来,是大不相同了。
——摘自毛泽东《永久奋斗》(1939年5月30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89页。
《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
——摘自毛泽东1939年底同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书记曾志的谈话,见《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400—401页。
你前电所提以《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两书作老干部文化课本,似不适宜,因太深读不懂,还宜重新编课本,中宣部在着手。
——摘自毛泽东《八路军新四军仍应坚持长期斗争的方针》(1941年7月18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54页。
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摘自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1941年9月13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78—379页。
我们要注重理论,高级干部要准备读书,从《共产党宣言》起到《季米特洛夫文选》止,选三、四十本,有些可以读二十几本,有些甚至读几本,主要的读几本,最高的要读完三、四十本。我们有这样丰富的经验,有这样长的斗争历史,要能读一、二十本到三、四十本马恩列斯的书,就把我们的党大大的武装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1942年11月21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见龚育之《从〈实践论〉谈毛主席的读书生活》,《读书》1983年第2期。
现在中央指定读五本理论书 [2] ,是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过去没有做过认真研究理论和研究历史的工作,对犯错误的人只是惩罚。没有认清立三路线的错误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在小资产阶级十分广大的社会中的一种必然性,不是个人的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摘自毛泽东《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1944年3月5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93页。
在这里我提出我们要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马克思的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是和恩格斯合著的,但主要是马克思著的。恩格斯的一本,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两本,一本是《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一本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这两本书写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写的那两本书也写得很好,这四本书薄薄的,读完它们不用花很多时间。此外,还有斯大林主持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比较厚一点。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350页。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3] 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对于这些,我们必须给以坚决的排击。对于那些善意的怀疑者,则不是给以排击而是给以善意的和耐心的解释。所有这些,都是异常清楚、异常确定和毫不含糊的。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59页。
关于放手发动群众问题,昨天少奇同志讲得很好,手是我们自己的,放不放在我们。……我们的压力很大,要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从束缚手足的精神压迫下解放出来,是不容易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就是如此。第二国际一直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一八四八年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第二国际违背这一方针,崇拜自发论,一切听其自然。共产国际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联共党的领导下,先打倒沙皇,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后打倒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我们要宣传这条方针,肯定这条方针。朱总司令、少奇同志和我的报告 [4] ,都是贯穿着这个精神,坚持这条方针。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376—377页。
马克思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5]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下,广大人民也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原因是他们没有财产。独立性、个性、人格是一个意义的东西,这是财产所有权的产物。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15页。
在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不仅社会上的人都有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而且在我们党的教育下,更发展了他们的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 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16页。
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我们不搞多了,只搞五本试试。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17—418页。
关于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 [7] ,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
——摘自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1949年3月13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61页。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8] 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摘自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8月14日),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87页。
艾奇逊所说的“西方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四八年)中所说的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 [9] 在这个影响或改造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需要买办和熟习西方习惯的奴才,不得不允许中国这一类国家开办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给中国“介绍了许多新思想进来”。随着也就产生了中国这类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并使农民破产,造成了广大的半无产阶级。这样,西方资产阶级就在东方造成了两类人,一类是少数人,这就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洋奴;一类是多数人,这就是反抗帝国主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从这些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有这些,都是帝国主义替自己造成的掘墓人,革命就是从这些人发生的。不是什么西方思想的输入引起了“骚动和不安”,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
——摘自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513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上说过:“共产党人认为隐秘自己的观点与意图是可耻的事。” [10]我们是共产党人,更不待说是党的高级干部,在政治上都要光明磊落,应该随时公开说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对于每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表示自己或者赞成或者反对的态度,而绝对不可以学高岗、饶漱石那样玩弄阴谋手段。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2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1页。
马克思说: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就要解放整个人类。 [11] 如果地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不解放,无产阶级本身就不能解放,必须全人类都解放,变成一个新制度,无产阶级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摘自毛泽东《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1955年10月27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91页。
其实,十月革命以来,搞社会主义建设时间并不长。说到共产主义运动,从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时起,迄今也只有100年多一点,实现共产主义是空前伟大、空前艰巨的事业。不艰巨就不能说伟大,因为很艰巨,才很伟大。这样伟大艰巨的事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苏联要犯错误,我们也要犯错误。因为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苏联是第一个搞社会主义,第一个搞无产阶级专政,所以,可以说他们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搞社会主义也可能犯错误,甚至犯大错误。因为要摸清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不是容易的事情。路如何走,不容易。我们搞民主革命也是犯了许多错误之后才成功的。建设社会主义同样是这样。要树立错误难免的观点。任务是尽量少犯错误,使主观符合客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片面性。这样才能避免犯大错误。我们力求不犯大错误。
——摘自毛泽东1956年3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见吴冷西著《十年论战》(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5页。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马克思本人,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部贯通的。一八四八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只是马克思主义体系形成的开始,还不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完成。要求知识分子一下子都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要求是不现实的。说懂得马克思主义,其实懂得的程度也不相同。我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也不多。作为专家是要读多一点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工夫,读少一点也可以,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
——摘自毛泽东《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1957年3月10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64—265页。
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一切敌人。也就是我们在整体上要藐视它,要打倒它。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就讲要打倒全世界资本主义。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有根据藐视它。但是并不是轻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一定要重视一切敌人,就是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重视它,要认真地、具体地研究如何同它斗争。这样我们一方面不至于犯右倾机会主义,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丧失斗志,没有信心;另一方面又是认真地同敌人进行具体的斗争,一仗一仗地同它打,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敌人,直到最后的完全消灭敌人,这样就不会犯“左”倾机会主义。这好比吃饭一样,我们战略上要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一定能够吃下去。但具体来讲,只能一口一口地吃,不能把一桌子酒席一口吞下去,这就要逐个解决,军事上叫做各个击破。
——摘自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六十八党大会上的讲话,见吴冷西著《十年论战》(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20—121页。
以后翻译的书,没有序言不准出版。初版要有序言,二版修改也要有序言。《共产党宣言》有多少序言?许多十七、八世纪的东西,现在如何去看它。这也是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这是很大的事。
——摘自毛泽东1958年1月4日在杭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张仲实《毛泽东同志论理论著作的翻译》,《翻译通讯》1980年第1期。
自古以来,创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孔子不是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搞起来?耶稣开始有什么学问?释迦牟尼十九岁创佛教,学问是后来慢慢学来的。孙中山年轻时有什么学问,不过高中程度。马克思开始创立辩证唯物论,年纪也很轻,他的学问也是后来学的。马克思开始著书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写《共产党宣言》时,不过三十岁左右,学派已经形成了。那时马克思所批判的人,都是一些当时资产阶级博学家,如李嘉图、亚当·斯密、黑格尔等。
——摘自毛泽东1958年3月22日在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797—798页。
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壮年、老年时创造出来的,而是在青年时创造出来的,写《共产党宣言》时,才29岁。
——摘自毛泽东1958年5月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见李锐著《“大跃进”亲历记》上卷,南方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327页。
中国从秦末陈涉大泽乡(徐州附近)群众暴动起,到清末义和拳运动止,二千年中,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摘自毛泽东《为印发〈张鲁传〉写的批语》(1958年12月10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629—630页。
我们战胜地球,建立强国,一定要如此,一定要如此。
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 [12] ,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摘自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纲》(1959年9月1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524页。
农民具有两重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共产党宣言》对这个问题写得蹩脚一点,列宁把这个问题写明确了,斯大林更具体化了。一般地说来,教科书〖ZW(〗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3版下册。〖ZW)〗是把这种对农民的具体分析坚持下来的,当然也还有很不够的地方。
——摘自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1959年12月—1960年2月),见《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1998年印,第227页。
“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这个提法好。一八四八年有一个《共产党宣言》,在一百一十年以后,又有一个“共产党宣言”,这就是一九五七年各国共产党的莫斯科宣言。在这个宣言中,就讲到了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16页。
三十本书 [13] ,大字,线装,分册(一部大书分成十册、八册,小书不分册,中本书仍要分成几册)一事请你督促迅速办一下。希望今年办成。可以吗?你想一下告我为盼。每部印一万份、两万份或者三万份好吗?我急于想看这种大字书。
——摘自毛泽东《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批语》(1964年2月15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5页。
我们要致电祝贺赫鲁晓夫的70寿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是要讲团结。因为《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自毛泽东1964年4月在长沙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等的谈话,见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206页。
我又要找一部《共产党宣言》,一部列宁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4] ,都要是新出大字本的。请你办一办。
——摘自毛泽东《关于找〈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给林克的信》(1964年8月3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19页。
有的同志重业务、轻政治,是方向问题。但不是说不要业务。孙中山讲过:“政治是众人之事。”他比古人讲得好一点,但他不讲阶级。什么“众人之事”?各个阶级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解释,资产阶级说是资产阶级的事,无产阶级说是无产阶级的事,国民党说是国民党的事,共产党说是共产党的事。还是《共产党宣言》上说得对,在阶级社会里,政治就是阶级斗争,在阶级内部,也有矛盾、有斗争;在人民内部也有矛盾、有斗争;党内也会有纠纷、有矛盾、有斗争。但都脱离不开阶级斗争。
——摘自毛泽东1966年1月13日同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兼广东省省长陈郁、中南局常委兼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谈话,见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267页。
我们支持你们,我们又要求你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对于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们,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以后,也要给以工作和改正错误重新作人的出路。马克思说,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最后地得到解放。这个道理,也请同志们予以注意。
——摘自毛泽东《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的信》(1966年8月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88页。
九本略多,第一次宜少,大本书宜选读(如反杜林)。 [15]
——摘自毛泽东《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读书问题的批语》(1970年9月27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35页。
要认真读书。罗瑞卿当参谋总长的时候,让他和陈伯达商量,搞个读书目录,搞出来了三十本书 [16] 。我看可以。以后又提出来说这样会妨碍学语录,把学理论的事停下来了。高级干部连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都不懂,怎么行呢?读马、列的书,不好懂,怎么办?也是有办法的,可以请先生帮。
——摘自毛泽东1971年8月28日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韦国清、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的谈话,见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毛主席五十次回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349页。
《共产党宣言》这一篇文章写得好。那个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时比你年纪小,只有三十岁左右。
——摘自毛泽东1971年8月29日同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的谈话,见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26页。
【作品介绍】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这部著作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
为了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更好地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这部著作写了7个序言,即:马克思恩格斯写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恩格斯写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位律师家庭。1830年10月至1835年9月,就读于特利尔中学。1835年10月入波恩大学法律系。一年后,转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就学期间,曾加入青年黑格尔派。1941年3月毕业于柏林大学;同年4月写了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博士论文,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马克思未能实现在波恩大学执教的愿望,转而投身于政治活动。1842年4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0月任该报主编。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5月来到克罗茨纳赫,不久同燕妮·威斯特华伦结婚。同年10月,为了出版《德法年鉴》,马克思偕燕妮侨居巴黎。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等重要文章。一般认为这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标志。1844年8月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40年的共同战斗生活。他们首先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了以鲍威尔兄弟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侨居布鲁塞尔。2月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以实践为中心,精辟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根本原理。1846年他与恩格斯又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年与恩格斯共同创建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与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接受委托写了《共产党宣言》。次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回德国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1849年5月流亡巴黎,后定居伦敦直到逝世。1850年至1852年,为总结1848年的革命经验,先后写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破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1858年至1867年先后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和经济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胜,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1864年9月参加创建第一国际工作,对国际内部的各种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了斗争,成为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1871年热情支持并帮助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公社失败后,发表了《法兰西内战》,总结了公社的经验教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75年抱病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分子的机会主义观点作了系统的批判,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阐明了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各自的基本特征。贫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在其父压力下弃学经商。在不来梅商行当办事员时,接近了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开始从事民主活动。19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社会压迫劳动人民。1841年9月,在柏林服兵役,同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写了《谢林和启示》一书,批判了谢林的神秘主义观点。一年后服役期满,到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同别人合营的企业里工作。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批判。这时的著作表明他已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1844年与马克思会见后,合著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回到德国,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内在矛盾。1846年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年与马克思共同创建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和马克思一起加入并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2月—1848年1月,和马克思合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与马克思一起回国参加革命,1849年5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的武装起义。德国革命失败后,流亡伦敦。1850—1852年,先后发表了《德国农民战争》和《德国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总结了1848年革命经验,对武装起义问题作了重要论述。1850年11月,为了经济上支持和帮助马克思,重返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经商,直到1870年移居伦敦。1871年热情支持巴黎公社的斗争。第一国际后期,和马克斯一起同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斗争,写了《论权威》等著作。1875年批判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妥协的错误,并批判了拉萨尔分子的机会主义观点。1876-1878年,在《前进报》连续发表文章批判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攻击,并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些文章后来汇集为名著《反杜林论》。1879年与马克思联名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了德国党内“苏黎士三人团”的机会主义行为。1873-1883年,还致力于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研究,对当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这些成果在其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一书出版。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他担负起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1885年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1894年出版了第3卷。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阐明了阶级产生的过程、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886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亲自领导建立第二国际,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1890年以后,他还在一系列书信中,全面完整地阐明了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和作用,强调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行动的指南,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原理。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初期和反封建统治斗争中的积极作用,指出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必然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极大障碍和桎梏,特别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将日益激烈和尖锐,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隐蔽的斗争转化为公开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谈到工人阶级如何取得胜利的时候,《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如果要担当得起历史和民族赋予他们的伟大责任,他们在斗争中就必须有一个思想上明确和组织上严密的政党。”
一个半世纪以来,《共产党宣言》曾被翻译成一二百种文字,出版过1000次以上。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
在191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和他们的《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零零星星地被介绍到了中国,但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1896年2月至5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万国公报》上发表了英国哲学家基德所著《社会进化》的中文节译,题为《大同学》,首次在中国报刊公开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文字。此后,《民报》、《天义报》等中文刊物均介绍过《共产党宣言》及其思想。
1920年3月,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首次刻印了《共产党宣言》油印本。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在上海正式出版了,译者为陈望道。书中的翻译难免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但仅仅是“有产者”、“无产者”、“阶级斗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样的词句,就会使许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进步人群,获得难以估计的力量。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开始确立自己的信仰的。
从1920年《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翻译出版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该书除陈望道译本外,还有1930年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的华岗译本、1938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成仿吾和徐冰译本(简称成徐译本)、194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的陈瘦石译本、1943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博古校译本。5个完整的中文译本陆续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收序言不断增加,发行数量日益扩大,并从地下逐渐走向公开。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适应学习的需要,解放社于1949年11月在北京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个版本是根据苏联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的《共产党宣言》“百周年纪念版”的中文版翻印的。这是新中国诞生后出版并在全国发行的第一个中文版本,它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
1958年8月,中共中央编译局重新校译《共产党宣言》并将其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年后,人民出版社从这一卷中抽出《共产党宣言》出版单行本。1964年9月,中央编译局又根据德国柏林狄茨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德文版对《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文作了校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这个版本较前有很大改进,在相当长的年代里是我国流传甚广的较为稳定的版本。1970年12月人民出版社用这个版本又印了大字本。
1972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的《共产党宣言》收入的是上述1964重新校译的版本。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成仿吾根据德文本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1992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中央编译局重新校订的《共产党宣言》。1995年6月,中共中央编译局重新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译本第2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版对所收著作的译文重新作了校订。1997年8月,人民出版社依照这一版的译文出版了《共产党宣言》新的单行本,这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迄今出版的最新译本。
【毛泽东阅读实录】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根据《毛泽东年谱》的记载,罗章龙曾于1990年3月回忆:“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庞大的翻译组,大量翻译外文书籍,《共产党宣言》就是其中的一本。《共产党宣言》不长,全文翻译了,按照德文版翻译的,我们还自己誊写,油印,没有铅印稿,只是油印稿。我们酝酿翻译的时间很长,毛主席第二次来北京后看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57页)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1919年12月—1920年4月),毛泽东也读到了1919年12月出版的《国民》杂志第2卷第1号对《宣言》的摘译(高菊村、刘胜生、陈峰、唐振南、田余粮《青年毛泽东》(修订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185页)。到达上海后,毛泽东继续组织着“驱张运动”,并与当时正在上海筹备组建共产党的陈独秀等人多次会晤。此时,陈独秀正为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忙碌着,并在校阅陈望道译的《宣言》译稿,随即将清样送给毛泽东详阅。1920年8月,《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秘密刊印并向全国传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后56年里,对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从1965年7月起就一直负责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徐中远回忆:毛泽东在读《共产党宣言》时,多次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在他老人家辞世的时候,身旁还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本子很旧的《共产党宣言》。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徐中远著《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页)
毛泽东不但研读中文本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据他的英文秘书林克回忆: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林克《真理的召唤》,1990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在这本《共产党宣言》的扉页上,毛泽东亲笔写了“Beginat June18,1956”,在最后一页亲笔写了“Ended at 19561119”。这就是说,毛泽东于1956年6月18日当天紧接着读起《共产党宣言》英文版,11月19日结束。对于这部英文版的《宣言》,一直到晚年,毛泽东每重读一遍,就补注一次。现在,毛泽东读过的这本英文版《共产党宣言》还保存在中央档案馆。据毛泽东的理发师兼服务员周福明说,晚年主席自己都可以把《共产党宣言》用英文翻译出来。(周福明《我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年9月9日)
毛泽东不仅自己反复研读,而且一再号召周围及全党同志学习这部经典著作,总是把《共产党宣言》列为首要的必读书之一。1921年,毛泽东曾把《共产党宣言》的节选部分,印成活页文选,散发给学生,并逐段逐句予以讲解。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让用油印机把《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马列主义的书印出来,发到各个连队学习。(贺子珍《对毛泽东的了解》,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编《中外著名人士谈毛泽东》(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35页)1942年11月,他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注重理论,高级干部要准备读书,从《共产党宣言》起,要能读几十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在党的“七大”上,他特别提出要读5本马列著作,为首的又是《共产党宣言》。1963年,他提出要学习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30本马列著作,并指示30本书要出大字本以便利老同志阅读,其中《宣言》不仅出了大字本,还出了竖排的线装本。1965年4月,他在长沙召集了艾思奇等5位专家,连同他自己共6个人,要为《共产党宣言》等6部马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各写一篇序言。并自告奋勇,要亲自为《宣言》中文本作序。他还多次表示:要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为《共产党宣言》作注释。遗憾的是他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1970年,在批陈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再次号召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列6本书,居其首者,仍是《共产党宣言》。1974年,毛泽东在一份指示中,要曾经长期从事《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的成仿吾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恩著作中译本的校正工作。此后,成仿吾就带着几位助手,对《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进行了严格的校正。1976年5月的一天,当朱德读完成仿吾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试用本以后说:“你们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我昨天一口气看完了,很好,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他又说:“现在许多问题讲来讲去,总是要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总得看《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讲的。”“有许多干部都亲自听到过,毛主席说自己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范若愚《无产阶级将获得整个世界》,197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1965年5月,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九所三号楼的住处,召见了北京来的五大秀才,他们是:陈伯达、艾思奇、胡绳、田家英、关锋。这5个人,全是笔杆子,而且是当时中共党内的大笔杆子。陈伯达号称是大大理论家,但有时又谦虚地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他执笔写了不少有名的政论。艾思奇是个哲学家,他的姓名,就寓含着他热爱马克思、伊里奇(列宁)的意思。他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曾得到过在延安山沟沟里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毛泽东的好评。胡绳的资格也很老,是中共有名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近现代史专家。田家英则是毛泽东的大秘书,很有学术功底。关锋原名周主峰,没有读过大学,他是以一篇《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向》引起毛泽东注意的。毛泽东把五大秀才找到长沙来,是为了落实1963年他提出的一项工作:在全党布置学习《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6本马列经典著作。为此,他考虑了很多时日,这一次找五大秀才来,是想建议为这6本马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写好序言。五大秀才,加上毛泽东自己,6个人,写6篇序言,一人一篇,可谓作者阵容强大。毛泽东自告奋勇,要为《共产党宣言》写序。长沙之聚,为的是集中起来,读一段书,议论一段,集思广益,做好写序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在长沙找五大秀才做的事,因为他自己很快开始了重上井冈山之行,所以也没有完成。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忘怀。1965年底,毛泽东在杭州时,又把原班人马召到身边,继续讨论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撰写序言的事。写序用的两箱子经典著作大字本,也专门从北京运到了杭州。毛泽东针对这项工作,专门说了一番意见: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但要写序言,还要作注释。写序言,政治的比较好办,哲学的麻烦,不太好搞。辩证法过去说是三大规律,斯大林说是四大规律,我的意见,只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233—234页)
如今,毛泽东读过的《共产党宣言》存放在中南海故居的版本就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根据苏联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几种;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当然,这还是很不完全的,1920年陈望道的译本,故居里就没有看到。还有战争年代他读过的已经丢失的各种版本。这本马列经典大作,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的床边、会客的书架上,他随时可以翻阅。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非常珍视、非常爱读,是生前读的遍数最多的一本马列著作。(徐中远著《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14页)
-
拂衣汶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22: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