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影2020
电影院开放了,没有多大动静。
第一次进电影院是我爸带去的,记得一进去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脚下有很小的灯,但并没有什么照明作用。当时心想这里面为什么弄的那么黑。落座后抬头看到前面大屏幕也就适应了。那场电影说的什么自然是看不明白,一直记着的是有一幕小女孩脱下衣服洗澡,后背被文了一个大大的鹰。后来查起来,《红樱桃》,1995年,那年应该是5岁。
小学放假学校都会发电影票,印在大概粉红色的彩纸上面,影片质量大多也像彩纸一样劣质,或者说不会引起小孩子的兴趣。有印象的去看过三次,当然都是为了完成写暑期电影观后感的作业,第一次去也不知道会赶上放什么电影,和我妈去了后发现放的是《地雷战》。看完后的感想是来电影院看这片子还不如在家电视上就看了,观后感自然也写不出几行。那年大概小学三年级,1999年。
第二次有印象去看暑假电影,是放假前一发片单同学们就讨论起来,因为里面有个电影名字是《魔鬼发卡》,在诸如平均水平《地雷战》这种电影怎么也提不起小孩子兴趣来的假期片单中,有部片名包含魔鬼字眼的电影,实在是吸引人。记着那天电影院爆满,很多像我提前半小时到都没有进去。电影院不得不又加映一场。但看下来片子实在是坑人,现在想来还不如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这大概是小时候碰到最早的蹭流量。应该是小学四年级。
第三次看的片子还不错,《魔法阿妈》,动画片,后来查是台湾片子。片中假期去外婆家度假的主人公小豆豆从恶魔附身的黑猫手中救下魔法外婆一家的故事记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看完的感想是终于碰上部好看点的片子。2000年,小学四年级。
再比较有印象在电影院看的是另外两部片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功夫。都是我爸带我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的时候还不太知道去电影院看热门电影,大概初中一年级吧,我爸应该是听人说有部片子挺适合小孩看才带我去的。进去晚了点,入座后看到住在储藏室的哈利被德思礼表哥欺负。看完了觉得挺好看,那会儿电影院影片轮流放,也不清场。没看到开头的我跟爸爸说留下来补看个开头,第二遍从哈利到达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爸爸睡着了,于是本来想只看个开头的我顺势又把全片看了一遍。这也形成了之后所有哈利波特系列每部都在电影院看两遍的习惯。不过后来从密室开始,电影院开始每场清场,看两遍要买两次电影票。
还有就是功夫,2004年,当时因为运动会跑步骨折,行动不便,同学们都陆续去看了《功夫》和《天下无贼》,后来爸爸陪我去看的。看到诸如狮吼功的时候他笑的不行。第二天去学校语文老师还让大家讲讲在里面看出的感悟,没有让我发言,我从里面看出的寓意也并没有同学说到。
开始很系列的看电影应该是高考后。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弗兰肯斯坦、指环王、星球大战的介绍实在是让整日学习备战高考的同学们看到了一丝乐趣。好多次下午下课到晚自习的课间,同学都会打开班里的投影,播放像圣盔谷之战和米那斯提里斯之战这样的经典片段。高考完自然在家看个过瘾。因为《第十放映室》的启蒙,可以很有目标的找些电影来看。记得比较清楚的完整的看完了几个系列片,加勒比海盗、的士速递、黑客帝国、星球大战、虎胆龙威、教父I II,其中最有印象的是连续两天看了6部星球大战,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这么下力气看电影。
上大学后,发现周围居然有很多喜欢看电影的同学,一下就跟大家讨论起来,大家也推荐了很多各类片子,看片种类也一下子多了起来。大二时候报了电影赏析的选修课。老师上课喜欢介绍托纳多雷、吕克贝松、小津安二郎等等,课上看的第一部片子是《破碎的拥抱》,第二部是《曾经》,第二年又旁听了一年,介绍的导演还是那些,放的片子不同。还有一门课是类似思想政治课,老师也喜欢讲讲电影,课上放过《那山那人那狗》和《银河系漫游指南》,好像还有《小武》,记不清了。从那时候开始找各类风格的片子来看,有时候有些片子实在是看的难以下咽。大学宿舍网络资源有限,总是下载难免影响玩游戏和正常上网的同学。有段时间还喜欢刻盘,实在是没有什么卵用。宿舍关灯后几个人经常拿我笔记本放个电影,几个同学一起看。不管多闷和多无聊的片子,都能看的下去。有次小假期我回家了,同学拿我电脑看电影,他们自己选了部《全金属外壳》,回来跟我说当狙击手回头那一刻,被着实吓了一跳,好像在看恐怖片。我听了心里会心一笑。
看电影最多的应该是在大四,没什么事儿干除了来回刷生生活大爆炸以外,当年统计了下,新看的片和复习看过的片子一年大概一共看了320部。工作以后周围没有了看片的氛围,除了北京电影节和偶尔到小西天电影资料馆看点片子,平时很少碰上真正喜欢安静看电影的人。2016年开始,每年看片维持在一百零几部,不多也不算太少,这么多年看电影也只是单纯的看,电影的好坏,怎么评价一个电影也都是看感觉随缘,电影的理论和知识没有多少太大长进。看的片子表面感觉还可以,实际也都是些每年的热门片,没有什么太深入太成体系的,总体算下来平均一部电影一个半小时,每年看一百多部电影,这些电影看下来,总结起来说是浪费时间实在是很贴切的形容。对自己没有任何作用或没有促进个人某些方面的成长吧。经常自己去电影院看电影,现在看来,也只不过是一种方式的浪费时间。会介绍给爸妈看些电影,在家时候也会带他们去看些电影,诸如《羞羞的铁拳》、《起跑线》、《流浪地球》这类。家人一起看,图个热闹好看就行。让他们自己去看过《芳华》、《我不是药神》、《三块广告牌》等等这些。《芳华》他们看的感触很多,但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荒唐的年代荒唐的事儿。《三块广告牌》看完了,我妈打电话给我,说这片子真是不错。
2020年因为疫情电影院一直关到最近,1-3月在家看了大概40来部片,说电影院7月20号能开工,半年没有去电影院,也没有觉得怎么样。上面是关于电影自己的一点小总结回忆,自己算周围看电影稍微多点的,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电影算是自己的爱好吗,应该算是吧。但说起来,终究对自己是可有可无的。那些诸如带达斯维达的模型去看星战7首映,把它放在爆米花盒子里一起看,镜头出现黑武士破损的头盔的镜头,用手挡住它眼睛不让它看自己血腥镜头的操作,也只是自己自娱自乐的桥段。就像《头号玩家》里面说的,最终人们是要多出去走走交交朋友的。电影是艺术的一种,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也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手段。
电影院复工之际,先写这些吧,以后想起来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