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茶花女》
看书之前以为只是看个经典故事,没想到看到后面又是气男主奥尔马,又是掉眼泪。(看虐恋小说都很少哭了的说……) 玛格丽特无疑是被奥尔马嘘寒问暖的同情眼泪攻克了玩世不恭的心墙。 奥尔马是热情而诚挚的,也是幼稚和莽撞的。 看前面俩人你侬我侬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然而后面奥尔马重返巴黎疯狂报复玛格丽特足足三个星期,我简直冲口而出责备他卑鄙卑劣。也许一开始他就无法全心信赖自己的情人,一方面不断说爱,另一方面又会嫉妒猜疑。 爱人不疑,疑人不爱。
既然害怕反受情伤,又何必勉强相爱?
玛格丽特原谅他做下的蠢事,他又何曾抛开男子颜面真心考虑过情人的处境? 奥尔马满心想要玛格丽特保持奢靡的生活习惯,却没有主动提及两人继续在一起生活是需要艰苦朴素相携相伴的,似乎是在等茶花女自行领悟。 而玛格丽特确实为他褪去了华丽外饰,奥尔马心里一定很快慰吧,但是他又矛盾地担忧茶花女会后悔和他清贫度日。
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俩人明显还没走到那一步。接着又一个矛盾点出现了,奥尔马的父亲狄沃尔先生正直又理智,目光更长远,世情考虑更多(年轻的奥尔马对比其父更是显得目光短浅、庸俗自私了)。 名声何其重要!不仅关乎自身前途,还关乎家人的命途。“好名声”的需求阻碍两人的爱情,两人的爱情阻碍了“好名声”的产出。
此番相爱,却会令奥尔马成为要情人供养的吃软饭的窝囊废。 挺讽刺的,两人都以爱的名义,维持着相爱的尊严和平等,但落在世人眼中耳中,却处处皆可诋毁污蔑。 玛格丽特想避居乡下,何尝不是想远离舆论的侵扰,摆脱外界的重压,觅一处自由境和奥尔马安安生生携手一生?
可惜,身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必然身处世人评判眼光和社会规则之中,永远做不来想象中的自由身。 爱情被现实击溃。 因为爱得深,所以强忍委屈。 因为自尊心,所以不消解误会。 爱之一字,伤人伤己,走到穷途末路,玛格丽特临终之际也后悔了。
茶花女打一开始就站在了“牺牲”的位置上,她没有亲人相护,孤身一人,沉溺肉欲和享乐。 奥尔马有父亲和妹妹,就有退路和后盾。 狄沃尔先生与茶花女的谈话入情入理,是一个父亲自私的期盼,希望女儿幸福,儿子前途光明,这些都无可厚非。
那么茶花女就活该放开手,重堕深渊吗? 她没有为她撑腰的家人,没有光鲜的身份背景,只有奥尔马诚挚的爱,但她连奥尔马的爱也不能依赖了,背负的前罪就拿自己的爱情去冲刷吧!
真傻啊,也真美啊。 玛格丽特也任性也固执,认准了不回头,让人心疼又让人生恨。 后来迎接她的是来自奥尔马的报复,心爱之人带给茶花女的言语伤害和责难羞辱是乘以百倍的利剑,伤透了她整个身心。 因为担心奥尔马和他父亲因为自己产生龃龉,玛格丽特忍受着心爱之人的打击报复。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式的报复?不过奥尔马的憔悴远远不够偿还亏欠。
茶花女这个傻姑娘被奥尔马拽出深渊,又被对方推向深渊。希望得而复失比起从不奢求希望,究竟哪个更难过?恐怕无人说清,总归,茶花女红颜薄命,活不长久。 眼睁睁放弃自己的救赎肯定很难受吧,就像地狱入口的囚徒眼睁睁错过开放的大门,终于折翼沉寂……
奥尔马是个可笑又可悲的男人,我不心疼他,甚至不想他好过。 他是幸运的,得到女神的青睐,满足了虚荣心,美丽的情人不愿要求他的金钱,他的真情也得到了对方的回应,甚至百倍千倍的回应。 他有睿智的父亲为他忧心前途未来,有单纯的妹妹关心他。他得天独厚,注定情路受阻。
他,不可能一味幸运,不可能事事顺心。有了依附,就有了相应的责任,亲情珍贵,不容忽视。 奥尔马只愿对茶花女负责,却不维护亲情,种下苦因得苦果。倘若他能多些理智,少些隐患,不被爱情冲昏头脑,也不至于后来陷情人于不利之地。 想来,真的如玛格丽特所愿,放他俩避世隐居也不长久吧,毕竟奥马尔无法推卸掉家庭的责任。
玛格丽特一直担心奥尔马厌倦变心,却没想到是她自己先放开了手。爱是枷锁,不仅有甜蜜,也有无奈。 虽然说茶花女傻得可怜又恼人,但是谁不想感受玛格丽特那无私的爱与牺牲呢? 成为不了她那样的人,却希望这个世界有“她”存在。
误会,也可能是出于深爱。 悲剧,也可能是出于深爱。 心怀爱情的人总是固执地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左右爱情的行进轨道,似乎符合了自己的爱情观就足矣,保存了自己的自尊心更好,却任由本就幻美的爱情在现实的荆棘中横冲直撞,直至头破血流,溃散成一地零碎。 独自一人饮泣,面上强装不在乎,自欺欺人又何苦?袒露心声比杀了对方还难,可悲的自尊心,失也不是,得也无益。
也许,人就是这样的矛盾体吧。光怪陆离的现世规则衍生了一拨又一拨奇奇怪怪的矛盾体,不矛盾不成活。 信任比喜欢难得,爱比喜欢难得。信任是爱情的内核,可能是黑色或白色,也可能是红色……
金钱从来都不该是阻碍爱情的捆绳,爱情的天敌永远是人心,两颗无法属于同一个人的心(“永结同心”大概是最美好的祝福语吧)。 人心很容易被金钱动摇,以致爱情也不得不受金钱影响。不仅如此,人心还会被道德、伦理、野心、欲望……动摇,也就是说爱情这个可怜的家伙,要顾虑的因素要承受的考验太多太多了。 谁让它是伴随着人心而生的呢。 人心善变,爱情依附于变动的人心之上,注定颠簸终生。
《茶花女》的开篇,茶花女已经死去,随着未亡者奥尔马的叙述,我的心里出现的是被他美化过的玛格丽特,一个有着“可怜可爱”人设的玛格丽特。 在奥尔马悔之晚矣的回忆中,他详尽地讲述自己重返巴黎后如何报复可怜又可爱的玛格丽特,让开了“上帝视角”的读者无不对他鄙薄咒骂……其实,这也是他的意图吧。
自己痛悔内疚,不需要同情,讲自己明明白白置于千夫所指的卑劣位置,也是一种病态的自我摧折的心理安慰吧。 他确实够疯,报复玛格丽特的行为偏激而幼稚,纵容别的妓女攻讦污蔑玛格丽特,可笑又可恶,这个愚蠢的男人! 他的爱已经扭曲,不但不信赖自己的爱人,还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而披上自尊心和真爱的外衣。
是!由爱生恨,没有爱何来恨,但是鄙薄自己所爱的人,不也是在糟蹋自己的心意?报复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人格,相爱相杀的斗法太像困兽了。
玛格丽特也真的太犟!成全对方却糟践自己,为何苟延残喘?因为心知命不久矣。她倒是可以一了百了地离开,却又为何临终开始懊悔?精神和灵魂的洗涤终于促使她显露内心深处真实的渴望,不再掩饰地呼唤爱人的名字——奥尔马。
人,活着的时候做什么都会受非议,死了反而开始被别人追忆她的好。 是愚钝在控人,不仅要求自身,更苛求他人,仿佛时刻准备着战斗,张牙舞爪地示威,穷追不舍地较劲,只有当目标死去,才舔舔爪子,意兴阑珊地撇嘴撤回,静待下一次出击。
奥尔马和玛格丽特最后一次恩爱时,我多希望他真能如心中所想扼死情人,断绝她之后的痛苦流离。 奥尔马的占有欲越强,越难过于玛格丽特的委身他人,如果一定要以委身伯爵的方式才能成全奥尔马的前途,为什么不干脆远远避开?为什么不能断绝音讯?为什么后来还是只能依靠男人供养?
以旁观者的角度,我会恼怒其自轻自贱,没能自立自强,不管甘不甘愿,她还是沦为了雄性的附属品。 不过,删掉旁观者的角度,而是以茶花女的角度去看待茶花女的话,我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 因为除了依附别人,她没有别的生存手段。 因为她习惯了奢靡享乐的生活。 因为害怕无人问津地凄惨地死去。
看看内因,再看看外因。 那个国家那个时代那个阶层能否给她机会或条件去采用别的生存方式呢? 联想到老舍先生笔下的月牙儿,她是美好安静、满怀心事的女孩子,我看着她自小生活在黑夜,色调晦暗,鲜少几次走进光明处,谨慎刻苦,努力求存。却又几次被驱赶回暗处,终于彻底陷落在无尽的暗夜。
不得已投身泥潭的人,纵使其品格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却再难出来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