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那些事儿
查看话题 >猫可撸不可打
“小姐姐,你送我的白猫,被我打死了~”朋友顺顺转发了一则豆瓣广播,内容是猫的收养者与送养者的对话。收养者开门见山,表示打死了收养的猫,原因竟然是小猫“太爱叫了”。送养者怒不可遏,对收养者几番谴责,看到他毫无悔过之心后,便将聊天记录截图,并曝光了打猫者的电话和QQ等信息。
此事估计不会引起太大的舆论浪潮,原因是在没有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前,此事并不具备特殊性,但也够不上普遍性。被打死的猫确实可怜,即使送养者公布了收养者(即后来的打猫者)的个人信息,后者受到舆论谴责的可能性依然不大,其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小。何况送养者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也不具有合法性。以“网络暴力”制“行为暴力”和“道德低下”的方法,虽然能宣泄遵道守德者个人的愤怒,但是最初的施暴者仍然不会反省,而这恰恰是最为悲哀的。
再看看类似事件中的主人公,一旦成为舆论的中心,其付出的代价不亚于一个生命的消逝。比如,某大学生虐猫,最后被迫失去了学业。而每当网络上爆出虐猫事件时,爱猫一族总会心疼不已、异常愤怒,顺顺就为此写过长文予以批驳。她正在养的是一只花斑猫,那猫看起来皮毛油亮、温驯安宁。她为其取名“寿司”,时不时拍照晒到豆瓣上,并为其专门建了一个相册。她给它买塑料鱼和布艺螃蟹当玩具,还一度把自己的微信图像换成“寿司”的萌照。这些足见她对猫咪的热爱,而她也会不时谴责“虐猫者”,甚至对居住小区的流浪猫狗施舍爱心。
有一次,和她聊到“寿司”,她告诉我,她撸猫时会“从鼻子撸到尾巴”。我好奇地问:“听说撸猫能减压是这样的吗?”没想到,她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兼文学爱好者,却回答:
并没有觉得,只是之前因为工作上的问题,一个人在家里很难过的时候,寿司过来舔了舔我,然后蹲在旁边看着,让我觉得活着还是挺好的。
如此看来,喵星人被撸不仅能帮助主人减压,还能给主人作伴,甚至能帮助饲养者以缓解忧伤心绪的作用。
将猫当作宠物饲养的,大有人在。作家群体中,且不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在弃世前对自己的爱猫告别,就连世纪老人冰心和国学大师季羡林,都留下了不少和猫的珍贵合影。甚至我所认识的作家沈嘉柯、王霞等人,也是猫们的铲屎官。我曾和一位颇有文艺气质的同事聊天,他告诉我,很多作家之所以养猫,是因为通过撸猫可以减压,而这也是我询问顺顺的出处。
想必作家的压力,是经常存在的。譬如在写作卡壳时,在作品饱受质疑时,作家身为心思缜密的群体,更容易产生压力。但是撸猫真的可以减压吗?我因为没有养过猫,因此并不能体会。百度一下“撸猫可以减压”,竟然发现这样的科普文章还着实不少。其中,有文章写到:
《心理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更是发现,爱抚宠物可以让人们血液中与压力有关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皮质醇。
对此,我不置可否,毕竟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源于权威的科学报道。但是有一家权威健康媒体上的文章提及:“2019年6月发表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抚摸猫狗10分钟就可显著减缓人的压力,改善情绪。”如此看来,通过撸猫来减压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因此也难怪爱猫的人委实不少呢!
想必如今的猫,大抵都失去了抓鼠的本领。生活在城市的人,养猫都不是为了让其除害,能被主人“撸”,并帮其调节心情,的确是功德无量了。所以从常理上讲,一般人都没有憎恨猫咪的理由啊!要说在所有的宠物中,猫的确是比较温驯、干净卫生的动物了,因此是很多女性朋友的心头好。然而,就是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也有很多人养得厌烦了就予以丢弃。我曾经前往女朋友的大学时,看到过不少流浪的野猫,那些猫幸运时还有学生投喂猫粮,但一旦学校放长假,很多猫就只能饿得皮包骨头,丧生的不在少数。
大学校园里的猫多,根源还是出在饲养者身上,当然猫们的自我繁殖也是其数量上升的因素。而那只被打死的猫的原主人,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警醒呢?打猫者已经有了一只猫,从数量上来看,就已经具备了“物竞天择”的环境条件。只不过这一次,处于强势地位的是猫的新主人。
话又说回来,包括那位打猫者在内的人,如此不珍视生命,的确有违公德良俗,事实上已经泯灭了做人的基本良知。想必那样的人并不能体会到撸猫之益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不用手掌去撸摸,而改用手掌去拍打了。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那些伸出毒手的虐猫者们,还是应该多体悟一下撸猫族的感受吧!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0 09:46:00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0 18:40:03
-
立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