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不停环境吵莫抱怨,想要提升自己,你需要创造专属提升环境!
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地发现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琐事包围,工作变得忙碌不堪,在单位里忙碌得像根陀螺,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饭。
回到家中,依然无法抽出时间,忙不完的家务摆在面前,还需要辅导年幼的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精力也变得越来越不济。无助的感觉也随之上升。
似乎,每天都在为别人忙碌,还有什么时间能用来提升自己?努力去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记得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无论你处于怎样的环境,是否能抽出完整的时间,都能够寻找到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摆正心态,稳住情绪,将目标事项提入日程,努力创造环境,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著名演说家彼得·尚克曼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飞机上度过,然而,他却惊喜地发现:坐在封闭的机舱中,恰巧是他深度思考的时间。于是,他将坐在飞机上的时间都用在思考和创作之中。也就是一天多的飞行时间,他就完成了预计2周时间,才能完成的手稿!
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时间,我们都能够充分利用起来。未必需要大片完整的时间,才能拥有真正提升自我的时间。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分享《深度工作》这本书,看看在时间不充足,很少有时间独处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深度工作,使学习、工作效率最大化!

1、充分利用等待的时间,日积月累,时间也是惊人的
除了工作场所和家里,实际上,我们依然拥有许多等待的时间,不妨将它们都充分利用起来。
也许,你上班路途遥远,需要长途跋涉坐车来回。不妨在此将这段时间也利用起来。尝试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安静时间。你可以用这段时间进行思考、创作、甚至用来学习。

排队或等待的时间,你也可以尝试利用起来。比如,排队等车、排队购物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有希望做的事情,不如将它们随身携带,在等待片刻,随时拿出来。也许,这些时间短暂,但是至少也能抽出几分钟,足以做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
比如:阅读一篇文章,让它在你的头脑里有一些印象,然后在接下来行走的时间里,进行发散思维思考等等。

2、喧闹的环境无需担忧,适当交流能够激发灵感,加速进步
很多人,渴望利用安静的环境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工作环境未必就是安静的。也许是人来人往的服务前台,也许是熙熙攘攘的柜台,又或者是坐满好几十人的集体办公场所。
如果,在类似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即使中午休息时间,依然会有很多人来访。
于是,有人感觉很苦恼: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呢?
事实上,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事实证明:当你采用积极的方法和周围人进行有效沟通,实际上能够提升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到:脸谱网为了让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专门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开放办公空间,能容纳2800人。据说,这样能使员工在开阔的环境中工作,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思想的流动。
其实,如果一个人长期在独处的环境中思考,不利于思维的碰撞。如果,他没有接受到他人观点,很容易陷入思维的僵局之中。
及时,你身边的人不熟悉你努力的具体内容,他也能在交谈中,激发你的灵感和思想。也许,他们也能够在谈话中让你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这也需要你在交谈中留心,你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定位。这样,才方便在交谈中提取到对你来说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如果,你研究的是略微高深的领域,你也可以观察留心,寻找对此话题有相似爱好的人,然后找机会和他多进行交流、沟通。

3、努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确立目标,循序渐进很重要
也许,此时的你身处的环境不适合深度工作,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你也不必过于气馁。
最重要的事情在于:你必须给自己树立明确且长远的目标,将这种目标提上日程之中。
然后,想方设法在繁忙中挤出时间去完成!
你可以采取打卡的方式,像喜剧演员杰瑞·宋飞,每天构思一个有趣的笑话,在日历上画一个标记。
即使,你每天完成的是一个小目标,累积下来也会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越来越近。但必须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拥有明确的目标,不能随意替换,且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且不能放弃。
当你拥有了心中的目标,即使没有足够的时间,你就会留心在意它,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然后,处处留意,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将目标效率提升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