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 =?上层建筑
外语考试的时候考什么?很多人脱口而出:“听说读写”。
确实包含这些,而且在很多人脑海中根深蒂固。面对一门外语,要经常听、经常对话、经常读书、经常写作,语言才能提高。种类没有错,但是,我对这个顺序持有怀疑,觉得这样说只是一种嘴上说的顺口,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学习的过程。
最近在西语学习中,更加强烈地、具体地感受到所谓的“听说读写”只是上层建筑,进行这些步骤之前,还有更重要的基础要打牢,那就是单词的积累和语法的熟练。
不知道单词,不懂语法的搭配,即便听清发音,也只是发音的单个动作,没有办法连接、组合。连单词都没有办法捕捉到,更别提句子内容了。

这是我今天的自我听写练习。已经学习过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但是在整篇的听写练习中还是有很多错误和空白。红笔的错误归结一下,有三种:
1、听音正确,但是组合错误。也就是说,发的音都捕捉到了,但是没有匹配上单词,再加上人说话时的抑扬顿挫,音落到纸上的时候就变得支离破碎,说的恐怖点就是耳朵把单词肢解了。
2、单词结尾错误。西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单词尤其是动词,根据时态的不同、人物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单个词汇还好说,发音时是饱满的,然而遇到整句或者对话的时候,一些结尾音就容易变弱,造成人们听不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考察语法、考察动词形式的时候了。
3、固定搭配漏网。中文中有很多成语或者谚语,外语不像中文那么多,却也有一些固定的搭配,比如de buenas a primeras,de vez en cuando,tal vez等。要现有认知,听到搭配中的部分的时候就能反映出来。
听别人的时候、说话的时候,我们不是一字一字地堆积,而是一种下意识地排列组合。这种能力是母语能力,是我们学习第一种语言的时候锻炼出来的思维反应,坦白说这是经过“听说读写”的顺序练就的。在这种已经练就的情况下,再去学第二种语言的时候,再按照第一种的“听说读写”肯定是不适合的。
一点点学习的心得,也是练习听力时的一些反思。总想着大致看一下书,纯听听懂,看来是不太可行,听写完再抱起书来啃吧,单词、词组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