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三昧的无间作意
真如三昧的无间作意,其根本作用,就是达至定慧等持,而不是持念不舍。所以真如三昧的口诀中说:于相离相、于念离念,即是六祖大师定慧等持的不二法门。作意,即是起意识作用,于内心有所锚定。无间,即是没有间歇,连密成片。所以真如三昧的口诀中说:于相离相、于念离念,即是六祖大师定慧等持的不二法门。
作何种意?真如三昧正见之意,此意之内涵,即是:离一切相一切念,于自己当下之持真如三昧正念,也要离之。如此恒持之,是名真如三昧无间作意,亦名定慧等持。
若起其他之意,譬如于相不离、于念不离,则名为系缚,非是真如三昧之作意,亦名凡夫众生现量。
作意,是能所不离前提之下的起用,是凡夫众生系缚的根本。一切众生尽皆如此。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切众生都有如此作意,就倒果为因地判断:“作意一定存在。”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不错,然而,有可能内心的真实意思,实际上是说:“作意不能断除。”如果是有这个意思,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严重误读大乘经教。大乘经教,要的,就是断除这个凡夫作意,而令其逆流而上,离一切相、离一切念,连“正念”也要离。这个离一切相、离一切念,本质意思,对于众生凡夫内心心行而言,就是:“停止作意!”所以,才叫做定慧等持!这个慧,就是般若慧,什么叫做般若慧?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因此,尽管一切众生都有作意、难离作意,但是佛法就是要停止作意!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么说停止作意,你自己不也在说,要起真如三昧“作意”吗?这种说法,我认为,是立于文字了,不晓得直指人心的实质。请你去自己内心比较一下,如实体会什么叫做不离相不离念的作意,然后如实体会什么叫做离相离念的作意。你如实体验了这两个“作意”之后,就会明白:从凡夫的内心现量体验而言,这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心行,凡夫作意是心动,真如三昧作意是心静。从这种实际心行截然相反的如实体验上说,我认为,“停止作意”,比依然执持着“要有作意”,对于自己内心观念认知和心行执行力而言,更为准确、有力。所谓的“真如三昧作意”,实际上是菩萨随顺凡夫难舍“作意”这个心行之念,而假名施设的一种“说法”而已,实质是安慰意根的贪恋执取,告诉自己:“这个‘作意’没丢掉,放心,别念念不忘了。”
大乘法之作意,乃至于一切正法唯识论,皆说此真如三昧离相离念之作意,为真实作意,可称为“现量”作意,其他作意,可称为“非量”作意。
-
望星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3 22:43:28
井观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解读“唯是一心” (1人喜欢)
- 读书:读大乘法之一
- 读书:唯识指意 (2人喜欢)
- 读书:《圆觉经》之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1人喜欢)
- 读书:唯是一心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