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芬兰“最美图书”,领悟芬兰教育主旨,芬兰优质早教书必入!
芬兰教育有多强?

2008 年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在教育指数这一项上,芬兰与澳大利亚、丹麦、新西兰并列世界第一。
2012年Pearson教育报告,芬兰被评为「拥有世界上最佳教育体系」的国家。
芬兰人对教育的重视引起了诸多关注和思考。这个“世界上最佳教育体系”,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让主持人一度感动到落泪。从纪录片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芬兰教育的优秀:他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拒绝竞争,没有考试,所有老师都是经过严格考核和训练才能上岗,每个老师的课堂都不同,每个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私人化定制教育,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在芬兰的孩子,没有竞争,他们只需要成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自己生活的目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别”,芬兰教育在过去70年内被定制成了现在这样全球排名第一的样子。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中,芬兰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数次打败了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直高踞国际教育体系排名榜首。芬兰的全球创新指数(GII)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愤怒的小鸟、部落冲突、马克思佩恩等多款互联网热门游戏也都出自芬兰。
在PISA测试中,芬兰中学生阅读能力表现极为出色。芬兰孩子的第一本书是政府送的,那是每个芬兰宝宝都会拥有的诗歌绘本。芬兰人爱看书的习惯,可以说是从零岁开始……

这么优秀的芬兰教育,我很好奇他们国家孩子的日常阅读书目是什么样的。
推荐一套备受赞誉的芬兰“最美图书”、幼儿认知启蒙的绘本典范——适合0-3岁低幼认知启蒙的《芬兰大奖妙趣认知书》——这套书由蕾卡·基拉伊和珍妮·埃金塔洛两位芬兰博洛尼亚大奖作家兼插画家所著。全套书包含5本分册。

蕾卡·基拉伊荣获国际青年图书馆白乌鸦奖(White Ravens)、博洛尼亚大奖。毕业于匈牙利美术学院和阿尔托大学。她的作品融合了有趣的形状和受北欧光线条件影响的颜色,一切都带着些许的幽默。
珍妮·埃金塔洛芬兰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家,生活和工作在芬兰赫尔辛基。她喜欢用生动的表面和绘画般的笔触,结合有趣的文字讲述故事。
之所以推荐这套《芬兰大奖妙趣认知书》,是因为这套书拥有独特的认知功能:发散式多重认知功能。5本分册,每一本单拎出来都能获得多重认知体验,即每本都以某一特定主题认知为基础(数字、颜色、形状、空间概念、情绪),同时又涵盖其他多重认知主题。
我们分别来看看:
《谁住在这里》
谁住在这里呀?森林深处的红色小屋空无一人。各种各样的动物们一个接一个住进去,直到屋子突然变得不堪重负。红色的小屋叹息道,还要再来一个吗?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呢?

这本《谁住在这里》通过巧妙的视觉创造来培养儿童对形象及空间形状认知感,引导小朋友对待万事万物不能以偏概全,需要整体性地看待问题。同时也引出凡事“过犹不及”的概念,教育孩子以力所能及的情形考虑问题。
《大海里的颜色》
蘸上基本色的画刷有着艰巨的任务,要给海洋动物画上新的外衣!那如果两支画笔突然碰撞了会发生什么呢?

这本《大海里的颜色》通过童话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对颜色、海洋动物,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可以混合新颜色的概念进行描述。对海洋生物特性、颜色特性仅客观描写,没有加入任何主观好或者坏的评判,引导孩子尊重和接纳差异,建立平等公正的意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孩子可以了解单色以及两种颜色混合出新颜色的过程,开启认知新篇章。
《我的情绪》
你在高兴或者伤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在惊讶或者生气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呢?

当小朋友与大人一起打开这本《我的情绪》,可以产生很多有趣的互动,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相互做做不同的表情,正常的、夸张的,帮助孩子正确识别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变化。这可比站在镜子前做鬼脸好玩很多。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可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不同情绪,所有的情绪不论好坏,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去认知它们、接纳它们。同时以情绪变化引出“我的样子”这一概念,初步引出“自我”这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引导孩子认识情绪,认识自己。
《比比看,谁更快》
小主人和他的玩具小鸟波普经常一起玩耍,但今天是个例外,波普要去闯荡世界!波普能顺利回到家吗?

这本《比比看,谁更快》很好玩的是书中所有插图都是由基础形状构成,不同颜色与形状,简洁趣味的文字、拟声词增强了韵律感。小朋友可以动手用真实的积木搭建波普的世界,将视觉和触觉体验结合起来。引导孩子遇到困难可以像波普一样不惧怕,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哭泣或抱怨。这就是优质的教育——既可以让孩子构建认知,也可以引导孩子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数一数》
通过构建不同的小场景:从数字0到数字11都有对应的手指+动物/植物/人物进行形象解释。这本书除了“数字”认知主题外还具备“颜色”、“简单加减概念”、“动植物”多重认知知识,以及对观察力和逻辑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个体都有独特魅力。

这套《芬兰大奖妙趣认知书》5册,每一册都是身边普通的场景或者事物,但是在这些基础的事物场景中,却可以有意识的构建孩子的认知。

芬兰教育是很朴实的教育,从生活中的场景中去学习,去学习生活,再从生活中去发展兴趣,最终成就每一个不一样的人。
我喜欢这套书中渗透出的芬兰教育主旨: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克服困难,尊重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个性启蒙。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在0-3岁时正好经历“动作感知——前运算”的转变时期。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百度百科
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恰当的引导是每个家庭都应该给孩子的礼物。
这套《芬兰大奖妙趣认知书》,推荐给你!
我是宸妈,专注于青少年教育教养,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点赞、关注和评论,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