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 薛宝钗论 嫁祸论平议
老师从资源角度入手谈古代封建制度未尝没有好处,应该是从破坏环境的角度出发的。诚然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的破坏也相对现代来说小得多,但相比古代,现在人人都能喝到新鲜牛奶,我认为牺牲部分自然环境换取更多人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值得的,也许古代封建制度对环境有它的好处,但是它给古代平民带来的是难以想象的压迫,难以摆脱的贫困,难以避免的灾害,单单一个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不值得作为它存在下去的理由。人类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能尽量地抹平阶级的差距(虽然永远不可能),但是生产力可以让牛奶这种从前的珍贵物资成为现在人人可负担的消费,这就是生产力的强悍。
说到环境保护,就如脱口秀主持人乔治卡林所言,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己负有拯救地球的任务,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但是有些自然规律是人类无法抗衡的。人类造出来的塑料几十年几百年不会溶解,谁又知道人类演化而来是不是就是为了产生塑料呢?地球已经经历了四十五亿年,还将继续存在五十亿年,人类存在的几万年就能毁灭掉这个星球吗?不会,我们只会自己毁灭自己,也许地球偶尔会助力一把,当我们灭亡后,地球会逐渐演化新的、适宜生存的生命。关于环境保护,我觉得我们可以尽力做到自己能做的,而不应该把它当做一种绝大的压力来逼迫自己和其他人。
说回薛宝钗滴翠亭事件,老师的论点是薛宝钗将偷听一事推到黛玉身上是尽显宝钗定评之“时”字,盛赞宝钗聪明机敏,也体现黛玉在府中的极高地位,论据是80回和续书内此事未发不算祸,宝钗选不到更合适的人,且凤姐,宝玉都曾指黛玉以避事。我以为以此作为曹公褒扬宝钗之证据有误。凤姐和宝玉指黛玉避事并未损害黛玉名誉,不过是推脱黛玉把关键人物叫走,避免平儿和藕官被叫来责罚,但宝钗说黛玉在滴翠亭外偷听,对黛玉的名声可不能算作是好事,黛玉即使是身份高的主子,小红不敢对其进行报复,那黛玉就非得接这个锅吗?况且全本未完,当贾府倾覆时黛玉未必已死,小红在狱神庙内还有大段文章,小红就一定不会且不能将手伸到黛玉身上吗?当然我以为小红未必是这样人,但若当时贾府已经覆灭,一念之差也可造成性命攸关。
脂批赞宝钗急智金蝉脱壳我可以理解,这确实使她摆脱了和小红对峙的尴尬,但是表扬的是她的机变并非人品。无论如何分析因为黛红阶级差距悬殊而不是祸,宝钗选不到更合适的人,我都认为宝钗在这事上不说恶,至少有点不厚道。老师曾说看小说二分法不可,圆形人物可贵,为何强调曹公不会对笔下十二钗有褒有贬,一定是全盘赞扬?之前林黛玉人物论老师一直强调黛玉少时性格有所缺失,在年岁渐长中有所健全,我同意这样的观点,那薛宝钗就一定是十全十美,全书中没有成长的吗?我知道红学界抑钗扬黛的更多,老师不希望我们以狭隘的目光去看待曹公笔下的人物,但是我觉得老师自己在解说人物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纠正此论反而显得有所偏颇。
另外,老师在第一章导论就说过,人物在作者创造出来之后就脱离了作者的掌控,有的反派反而会意外受到观众的欢迎,那么薛宝钗因此事会受到某些批评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众是很难脱离自己的三观去看小说中的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