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女儿闯世界】川西行(之二):飞哥的川西缘

清晨,在一阵红嘴山鸦的尖锐叫声中醒来。红嘴山鸦可以说是塔公的鸟类代表,随处可见,与乌鸦极其相似,但其鲜艳的红嘴、红色的鸟爪和短促而尖利的叫声,又明显区别于乌鸦。在川渝两地,乌鸦象征不祥,让人讨厌,而红嘴山鸦因为多了几抹红色的点缀,就显得吉利多了。

此次川西之行,计划就是休闲游。因而,一行人慢腾腾吃过早餐,便开车再次来到小活佛家族聚会的草原深处。按照桑吉和折仁的安排,今天我们在家族聚会的大帐篷旁另起炉灶,单独搭起一个小帐篷,铺上野外防潮垫,支起一个烧烤架……既与大家族保持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于人于己,都比较自在。
天公作美,温暖的小阳光撒在塔公草原上,各种野花开得更加肆意,放眼望去,一片热烈灿烂,欣欣向荣。远处,偶尔有马匹踏着方步,孤傲地在草原上散布;而牦牛,则像一块块黑色的石头,成群结队地点缀在一片碧绿的背景之中。小女儿的高原反应似乎也缓解得差不多了,和小活佛的弟弟小黑在草原上撒野。

这样的安排确实合理,既独立又统一,可以过去和大家族的年轻人一起跳跳锅庄,看看他们举行的拔河等娱乐活动,也可以去串门再次品尝藏族传统美食;大家族的年轻人也偶尔过来走走,一起烧烤、喝酒、聊天。对于藏族朋友来说,在草原上席地围坐一圈,各自手提一瓶啤酒,吃着烤牦牛肉,聊着各自的见闻,就是最大的真诚和享受。
酒醉饭饱之后,在阳光的照拂之下,困意顿时涌上来。小女儿似乎也玩累了,一再要求“上车”“回去”“睡觉觉”。还好露营处离客栈比较近,也就十五分钟左右车程,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先回去休息一会儿再说。

既然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那就任性一点,没必要按照常规出牌。下午兵分两路:高原反应还比较严重的继续留在客栈休息,精力比较旺盛的,顺力曲河而下,去新都桥拜访一位朋友。
出塔公,力曲河水有些湍急,两岸乱石从山顶滚落而下,将绿色的山体拉出一道道惨烈的伤痕。应该是山体滑坡造成的吧。高原地质的脆弱可见一斑。突然,一车人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一些的石头上,都用白色的涂料工整地写上了藏语经文,估计应该是六字真言;而大一些的石头上,用彩色颜料画上了形式不一的佛像,画工细腻。从河心到山脚到山顶,每一块石头都不被忽略,一眼望去,蔚为壮观。再次被震撼到,再次感叹宗教的力量。如此庞大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这些经文和佛像是谁画上去的?是什么时候画上去的?究竟耗费了多少资金?资金是由谁支持的?

一路下行,河水越来越平缓,河水冲击出来的平坝也越来越宽广,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新都桥境内。
新都桥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历来是摄影爱好者的圣地。特别是深秋,远山的植被变得五彩缤纷,河水冲击出来的平坝上,马匹和牦牛自由徜徉,而近处,公路两旁的古树已经变成金黄,色彩艳丽的藏族名居点缀其间。再加上高原特有的通透的阳光,透过飘逸的云朵斜射下来,为大地洒下一层金辉。光与影的交互,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丰富的色彩,犹如老天爷一不小心打翻了调色板,“摄影家天堂”之名确实当之无愧。
夏天的新都桥又是另一番景致,放眼望去,满眼翠绿,一波碧水蜿蜒其间,红白相间的藏族民居更加突出,更显特色。如果说秋天的新都桥是一个五彩的童话世界,那么夏天的新都桥就是一首清新的田园牧歌。

飞哥的家就在新都桥,一条毫不起眼的支路,仅容一车通过,大约前行两三百米,赫然出现一个院落,石头围墙仅大半人高,典型的防君子不防小人墙上挂了一个小木牌——秦月居。院门是用角钢焊接的,非常简单,从里挂了一把铁锁,但没有锁死。下车自助开门的时候,一马一人从院子深处走了出来。马在前,昂首挺胸,身形俊朗,一看就知道不是俗物。后来一问才知道,是一匹纯正英国血统的三岁赛马。男人戴着臧式礼貌、大墨镜,形象粗粝,恍如本地藏族人,但仔细一看,形象气质还是典型的汉族人。

飞哥是江西赣州人,以前是做工程的,喜欢摄影。前些年专门到川西拍摄贡嘎山,喜欢上了川西,该返程的时候,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拍得不太理想,再停留一个月吧。”如此反复几次,终于下定决心,干脆不回去了,就此留了下来。
既然留下来,就得解决生存问题呀。受在川西居然找不到正宗牛肉干的启发,干脆办起了牛肉干厂。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嫌做牛肉干厂太琐碎,另一方面发现当地特产黑青稞很有特色、适合酿酒,干脆干脆把牛肉干厂送给当地人,另起炉灶办起了青稞酒厂。租了一个已经废弃的院子,整理以后作为自己的住处,按照自己的审美,布置得很有韵味。很多朋友听说以后,都表示要到他这里小住几天,而一些喜欢清静的游客,也时常前来问询。干脆就把房间打理出来做了民宿,根据自己的网名取名“秦月居”。

或许是在藏区生活久了,或许是有意与过去灯红酒绿的生活决裂,我在这个老男人的脸上,居然发现了藏族人的腼腆和羞涩。飞哥说:“我现在已经成为另类,越来越不愿意再回过往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了,也越来越不会待人接物了。”飞哥从来不和当地人往来,也不愿意去迁就任何一个人,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陪伴他的,是他收养的一只金毛和一只阿拉斯加犬。金毛取名“兰博”,憨厚忠诚,守规矩,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阿拉斯加取名“夏洛”,调皮狡猾,特贪吃,看到人吃东西就撵到身旁讨要。两个家伙,对人都太过热情,见人就往身上扑。

按照飞哥的想法,这就是他以后的生活常态了。回不去也不想回去了。
返程之时,感叹于飞哥对过往生活的决绝,和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坚定。其实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换一个地方吃吃喝喝,还在于在不同的风景遇到不同的人。
你想要的生活,有的人已经替你做到了,真好。

【妈妈的育女新经】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根
这次到塔公我们很荣幸参加了小活佛一家的家族聚会。藏族同胞非常团结,一个家族聚齐大概有上千人。这次是桑吉的奶奶五姐妹的家庭活动,帐篷里外大概有200来号人吧。女儿喜欢热闹,很快就和这个大家族融为一体,和藏族小朋友玩在一起了。
家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根。父母和美,根就牢固,便可以开枝散叶。女儿出生的时候大儿子还在部队,我总会告诉女儿:你还有个哥哥。女儿半岁时哥哥回来看她:兄妹两从陌生到黏糊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那时我便感叹:血亲就是不一样。
我和孩爸总是自然又带着点刻意地在孩子们面前做好榜样,时时提醒他们:我们是一家人,也会在他们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给到安慰。哥哥只要在重庆,我们都会有不固定的家庭日,一家人出去大餐一顿,或者一起喝喝茶,小女儿也乐在其中。时间一长,女儿也习惯走到哪里都团上家里的每一个人,只要发现少了一个,便开始到处寻找“找爸爸”、“找妈妈”、“找哥哥”……作为母亲我感到欣慰,家在,孩儿们不管走到哪里心都是温暖的,我希望,这种温暖在我的家里代代延续。
(未完待续……)
-
弯道情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9 17:05:56
-
DaisyDx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4 09:23:54
-
向日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3 12:23:54
-
一只可乐味的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06:03:24
-
匿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22:57:29
-
一片心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3:45:58
-
Θ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20:28:01
-
晒太阳的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3:53:40
-
圣母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13:33:29
-
不吃玉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2 21:33:13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2 07:24:08
-
不忘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3: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