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代名人》之东晋.葛洪(356)

葛洪(公元284-364),东晋医学家、哲学家(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化学家,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人,出身江南豪族。十三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十六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人称小仙翁。葛洪岳丈鲍玄不但精通道术,还懂炼丹,其女儿鲍姑擅长灸法,至此,葛洪的医家、道家、炼丹三栖人设初具雏形。
建元元年(公元364年),葛洪病逝于罗浮山。传说葛洪的尸身柔软,面色如生,入棺时轻如空衣,道教徒们说他是"尸解得仙"了。
著作《抱朴子》,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二十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五十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葛洪是神仙道教最杰出的代表和集大成者。
著作《金匮药方》(一作《玉函方》)一百卷。
著述还有《肘后方》,系将其所著《金匮药方》撷要而成,是治疗学专著,全称《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全书共四卷。该书主要论述内科急性病证,兼及外伤科及五官科等。最早指出沙虱病(恙虫病)系沙虱所致,并描述了沙虱的生活习性。还提出“温病”为疠气兼挟鬼毒相注所致,超越《内经》传统的病因概念,“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要知道,急性传染病是由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没有显微镜根本看不到,葛洪当然也不可能知道有细菌这等玩艺儿,但他能排除迷信,指出病是因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已经非常了不起!书中所介绍的小夹板固定伤骨法以及捏脊手法等至今仍在使用,而角法则为拔罐法之原型。以青蒿绞汁治疗疟疾的经验更为今日青蒿素抗疟药发明之远因。该书还保留一些现存他书未载的前代方剂,故有一定文献价值。
主要成就:钻研道教、研究医学、创作著作。
主要作品:《金匮药方》、《肘后方》、《抱朴子》。

-
Lis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3 0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