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里学到的实用技能
查看话题 >像电影一样生活
电影如何影响了我的现实生活
在我孩童时代就很喜欢看电影,除此之外还有漫画、小说什么的,导致很长时间我一直有一个误解,以为世界也是像这些东西一样是有秩序的,以为生活本身也是有逻辑、有起承转结的。
实际上电影里展现的99%都是生活的精华部分,那些不精彩的部分影片中都会省略掉,要么完全不拍,要么后期剪掉,要么就是一个蒙太奇转场,要么就一排黑底白字:多年以后…
而生活和电影相反,99%的时间往往都正是处在「多年以前」和「多年以后」的那个「多年」之中,这部分不但不精彩还特别乏味,「精彩时刻」却只在偶尔时才会出现一小下。
最糟糕的是在通常情况下,特别是日常许多繁杂事务中的时候我其实并不能准确分清楚哪些时刻是「精华」哪些是「多年」。
不过同时我又发现在事情结束一段时间以后,回想起来的话就会比较容易分清楚了,记忆似乎会自动把那些「多年」的部分剪短甚至完全删除。
进而我又想,如果在临终前回忆自己一生时,那会儿肯定会更加的清晰,应该那回忆就如同一部导演精剪版的电影。
一想到这情景心里就会很难受,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准确分辨自己人生的重要和次要也太遗憾太伤感了,更不敢去想的是万一发现自己剪辑出来的「影片」甚至还不够90分钟,那岂不是尴尬死了。
便在此时,我脑中突然蹬的一闪:电影这东西不就是按照人的心理需求把人们脑中的想象以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么?
说到底电影是拍给人看的,拍电影的导演也是人。不管什么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基本的内容无非是用美的形式来描绘人类的情感和生命。
我们人生记忆和渴望中的那些「重要」和「次要」与电影里的「重点」和「省略」在规律上实际是一样的!那何不去利用这种规律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
一方面我看电影时会特别留意那些能和自己的内心真正产生共鸣的作品;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会有意无意的利用这些「规律」来分辨与判断「当下」和「即将」有哪些可能是「精华」哪些只是「多年」。
如果是前者,就尽情尽兴的投入,有时候还会记录下来;如果是后者…尤其当它们可能还是(通常都是)那些会非常影响心情糟糕透了的事时,就不会太往心里去,因为我知道:
它们只是人生中转场省略的那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