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飞阵亡细节—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肉搏战
葛云飞,定海总兵,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定海防御战中阵亡。细节在正史和野史里都有记录。
按清史稿记载:率亲兵二百,持刀步入敌中,转斗二里许,格杀无算。至竹山麓,头面右手被斫,犹血战,身受四十馀创,砲洞胸背,植立崖石而死。定海义勇徐保夜负其尸,浮舟渡海。是役连战六昼夜,毙敌千馀。
按清代笔记小说“冷庐杂识”记载:定海城防失陷后帅麾下剩余二百来人与英军白刃战,杀戮无算。在竹山门向山顶攀爬的时候被英军一刀劈在脸上,半边脸砍飞了,还坚持战斗。英军见半脸人血战不倒,吓得用炮轰击。一炮命中胸口,打穿,留下碗口大的血洞,全身受伤四十多处,遂卒。战后收尸,他的尸体依旧依然站立状,两手握刀不释,左一目闪闪如生。
不同点就是战绩。正史说这一战杀死英军一千多,明显就是扯淡。野史则含糊地说消灭数不清。
记载见证了冷兵器时代已经逐渐过渡到热兵器时代。中英两军的肉搏不仅动用了刀矛,还动用了炮。不过我猜想既然是肉搏,那么双方人员一定混杂在一起,不太适合用炮吧?文中记载的炮很可能是大口径火枪,类似于散弹枪。这样的话穿胸腹的碗大伤口和四十余处伤,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真的是炮击的话恐怕尸骨无存,或是断作几截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