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栽赃无下限,敢做不当惹人厌
1 话说《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唐僧师徒入住车迟国敕建智源寺。 这天晚上,车迟国三清观里三个国师正连夜做法修蘸。 为什么做这场法事呢?书中写的很清楚:殿门前挂一联黄绫织锦的对句,绣着二十二个大字,云:“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 可见,三位国师的主要诉求有两点:一是要风调雨顺、河清海晏,二是为车迟国国王祈求长生。同时,也顺带表达对三清的崇敬。 所以,三位国师干的完全是正事,是国家大事。他们误以为孙悟空师兄弟是三清临凡,跪求圣水金丹,也不是为自己吃了长生,而是计划进献给车迟国王,到国王那里请赏用的。 书中说得清楚,羊力大仙道:“趁今仙从未返,鹤驾在斯,我等可拜告天尊,恳求些圣水金丹,进与陛下,却不是长生永寿,见我们的功果也?”虎力大仙道:“说的是。” 求得圣水金丹进献给车迟国王这事,最起码羊力大仙和虎力大仙意见很统一。虎力大仙朝三清跪拜奏请时,也清楚的说:“望赐些金丹圣水,进与朝廷,寿比南山。” 有信仰的人当着自己崇信的神圣一般是不会说谎的。他这段陈词,应该出于本心。 而四十七回孙悟空对车迟国王高呼道:“你怎么这等昏乱!见放着那道士的尸骸,一个是虎,一个是鹿,那羊力是一个羚羊。……他本是成精的山兽,同心到此害你,因见气数还旺,不敢下手。若再过二年,你气数衰败,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儿尽属他了。” 三个国师若真的如孙悟空所指责的那样,是想等国王气数衰败,害他性命,占他江山,就该像七十八回小子城的鹿国丈那样,想方设法把国王身体搞垮,让他气数尽快衰败才是,而不是二十年如一日的求神祷告,见到三清还不忘讨要圣水献给国王让其长生不老。 所以,孙悟空对三位国师的指责,完全是无凭无据的栽赃诬陷,不是大丈夫所为。 三位国师固然是妖精。但妖精不是原罪。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都是妖精。 他们固然有私心,为国王祈福求长生,向三清求金丹圣水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讨到封赏,见自己功果。但有私心没有过错,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跟着唐僧去取经,都是为了消除个人罪业,成就自己功果。 2 金銮殿上,三位国师指控孙悟空当街打杀两个道士、放走朝廷钦犯、大闹三清观、戏弄三国师,一桩桩一件件,全部是据实奏报,没有歪曲事实,没有上纲上线,更没有凭借自己在车迟国的权势,不等奏报就满城搜捕孙悟空。 可以说三位国师既占理又有节制,很有分寸,看不出骄横跋扈,完全不是86版电视剧中呈现的那样咄咄逼人惹人厌的小人嘴脸。对自己喝了对方尿这事也在大庭广众之下没有避讳,显得拿得起放得下,很是光明磊落。 再看孙悟空,却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他狡辩道:“他说我昨日到城外打杀他两个徒弟,是谁知证?我等且屈认了,着两个和尚偿命,还放两个去取经。他又说我捽碎车辆,放了囚僧,此事亦无见证,料不该死,再着一个和尚领罪罢了。他说我毁了三清,闹了观宇,这又是栽害我也。”又说“我僧乃东土之人,乍来此处,街道尚且不通,如何夜里就知他观中之事?既遗下小便,就该当时捉住,却这早晚坐名害人。天下假名托姓的无限,怎么就说是我?望陛下回嗔详察。” 这是在耍赖!证明他对之前所作所为,自己也找不到合法理由。 四十七回,三个国师已死,五百僧人回来谢恩,孙悟空又对君臣僧俗人说道:“这些和尚实是老孙放了,车辆是老孙运转双关穿夹脊,捽碎了,那两个妖道也是老孙打死了。”这时承认,明摆着三个国师死了,车迟国上下对他无可奈何。这是没脸没皮的有恃无恐。 3 如贫道在前文《佛道相争戾气重,泼猴无故伤人命》一文说过,被佛道争斗戾气侵染的孙悟空,很多行为让人生出违和感,这样的孙悟空着实让人生厌。 这不是读者心目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读者心目中的大圣光明磊落、敢做担当,嬉笑怒骂、无拘无碍。 当年十万天兵围剿,九曜星君打上门来,指责孙悟空“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孙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 这时的大圣是何等的豪迈,是何等的英雄。今日却变成这个模样! 爱之深、责之切。今日呼唤孙大圣,只缘英雄不复再。 贫道反复质问谴责孙悟空,不是要做圣女婊,不是要求全责备。而是要守护读者心中那个光明磊落、明辨是非、敢作敢当的英雄。 4 车迟国的三位国师,贫道没有看到他们的过错。罚和尚为他们做苦役也是国王的圣旨,即便他们有过失,也罪不及死。他们二十年年如一日,守护一个国家风调雨顺、国王健康无虞,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功臣。 贫道无法想象唐僧师徒离开后,没有国师的车迟国,再遇到久旱无雨、各种天灾,该如何度过! 而那国王也并非悟空说的那么糊涂混乱,三个国师一死,他“倚着龙床,泪如泉涌,只哭到天晚不住。” 他是痛惜国师之死、担心将来天灾、恐惧这帮东来和尚……悔不当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