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整个人显得颓靡,不想做任何事情,却又想做很多的事情……
这好像有点非正能量,不过这种情绪却时常围绕着我,但是如果这种情绪的倾吐常常压抑着,那即使望着远方的橙色的晚霞,那么的好看,也总经不住心绪的波涛汹涌,而为之一蹩,毫无波动
假如说这是焦虑的表现,想做点很多的事情,但是又做不到心里的预期,所以导致没有动力或者没有兴趣去做这个事情,而逐渐的对自己感到失望
发呆时,思绪会到处乱飞,我喜欢发呆,关掉手机,静静的听着音乐,听着小时候一家人侯着点看的影视剧里的音乐,这样心里才有一丝平静,也许是思念,也许是怀念
偶尔路过某一处似曾相识的房屋,亲切感总会扑面而来,记忆中一个个画面细节总是在随意的挑拨心情的节奏
吃到以前喜欢的黄皮果,也能一下将我拉回少年时期在老家吃着黄皮的惬意时光,那时的阳光总是喜欢贴在我们的屋瓦上,傍晚时温暖的夕阳将余光温柔地倾射到泥砖墙,将对联晕染成了另一个颜色,而我坐在第三阶楼梯上,光着双脚耷拉在第二层上,拍着脚上的小蚊子,对着满天云朵的天空发呆,对着未来写下许多许多的期许,无压力的,静静享受着乡村的鸟叫,蝉鸣,狗吠、日落炊烟起,蝙蝠也在暗黑的天色下跌跌撞撞的飞着,于是赶紧捂住耳朵,生怕蝙蝠会把小孩耳朵割掉的传说成真。
七八月,多雨,台阶总是长满青苔,绿绿的,极富生命力的成长的,路过时,好几次差点将我滑倒~
到了大太阳出来时,青苔一天之内就能被晒干干,只留下薄薄的一片渣渣,等到下次雨季来临时,又悄悄冒了出来,反复的斗争着,只有有一点点的机会,咱就出来见见“世面”,现在想来也是可爱
回想以前的感觉,我最多能想到的一个词就是“舒服”,没有什么词可以比“舒服”更能表达内心的惬意了,童年的阳光不会像现在的那么火辣辣,把身子都烧的通疼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现代的人没有防晒霜就出不了门。
小时候的房子属于冬暖夏凉的那种,顶上是乌黑的屋瓦,整齐的摆在竹棉两侧,一正一反,叠叠有序,挡住了风雨也挡住旁边竹子经常飘落的竹叶,每到过年前打扫的时候,我们都会搬来竹梯,让父亲矫健的爬到楼顶上捡瓦片,这一年下来,就有了许多残缺的瓦片,屋瓦之间被老鼠大哥们轻易移动了位置的大缝隙,还有被竹叶堆积挡住的“小山”,当然,也有经常,屋外下大雨,二楼天花板下着小雨,拿来桶、盆来接的水,能一晚一滴滴的伴着入睡,一个秋季过去,能接好几大盘,满了就拿去倒掉。时常也会有很大只的老鼠在天花板上打架,不要问为什么是大只的老鼠,实在是听的太清楚了…我想现在都能算出他们几斤几两了吧,小时候总是躲在被窝里怕他们发现,是不是拿错剧本了,应该是他们怕我才对,我只是,寡不敌众~可那又何妨呢,我也属鼠,大家都是兄弟一场,就放过他们吧。不过他们那么大只,谷仓里大米缸的盖子盖的严严实实的,应该吃的不是我家的稻谷吧~
村里的夜是寂静的,静的刮风起,吹动树叶飘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到,但我是害怕的,夜的静寂让我在一开始入睡时总想把自己弄的很困很困,等到一关灯五分钟就能睡着的那种
毕竟以前的家四面是空洞的,没有围墙,旁边就是一片竹子和庄稼田地(旱地不是水地),看多了电视剧总是害怕不经意从黑暗的角落中蹦出几个粗大汉~
夜也有可人的一面,池塘边上的萤火虫是漫天的,远胜比电视剧中的特效,路过池塘时,不仅能听取蛙声一片,除了偶尔踩到路边看月亮的蛇,还能看见莹莹发光的萤火虫,田塍上、禾庭里也有,浪漫不过是剧里营造的氛围罢了,于我们来说,它们是那么常见的、欢喜的、幸福的一种愉悦,那么好看那么静谧的夏夜,只不过那只存在于小时候的夏夜了
个人公众号:小白鱼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