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加戏】《基督山伯爵》与阿云嘎,有什么联系?
还记得阿云嘎与阿杰老师一起钻研配音的视频号内容嘛?
视频中他与阿杰老师反复琢磨的文本台词选自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这部作品堪称“爽文鼻祖”,将复仇故事写得畅快淋漓。大家熟悉的武侠大师金庸就受到了大仲马不少影响和启发。
《基督山伯爵》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代理船长爱德蒙·唐泰斯(Edmond Dantès)被身边人陷害,投入死牢,却偶遇高人绝处逢生,化身为富可敌国博学多闻的基督山伯爵回来复仇,将曾经背叛自己的人一一惩戒,最后悄然而去的故事。可以说是西方版“快意恩仇江湖老,一蓑烟雨去轻舟”。
这部法国经典文学作品在全世界不断被改编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几十部电影与电视剧依托它而生,还有话剧以及由Frank Wildhorn作曲的音乐剧(作曲家的名字为何如此眼熟?)。另外,大仲马笔下极富魅力的人物对话也使得《基督山伯爵》成为广播剧、有声书的热门选择。
阿云嘎跟随阿杰老师练习的这段,是根据原著第110章《起诉书》中精彩一幕所改编的人物独白,主要情节是贝尼台多(Benedetto)在法庭上揭露检察官维尔福(Villefort)即是多年前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这段极富戏剧性的独白也是艺考生、演员们进行台词练习的热门片段。
台词和唱歌都是声音的艺术,有些共通之处。音调的调整带来上下起伏,仿若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音乐一样有着韵律之美。语速的变化,更影响着一句话的听感。如果每句话都使用同样的节奏会使听众疲劳,而重音、长音的加入可以引导听众更准确地接收台词中的信息,领会角色的意图。不一样的重音会使听众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此外,适当的停顿也是对听众的引导,给听众以反应和“脑补”的时间,令听众更加沉浸其中。例如,视频开头阿杰老师示范的“我并不是王子”这一句,如果重音放在“我”,句子的逻辑重心就导向了“王子另有其人”,要像阿杰老师那样强调“并不是”,才会把关注点放在“我究竟是谁”的问题上;而“并不是~”后面的停顿仿佛让人能感觉到,这个角色已经在心里无声嘲笑了一下眼前的众人。
在阿杰老师面前,我们的阿云嘎同学虽然还是个乖巧的学生,但他的领悟力超强,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重音的运用。郑重其事的语气可以让听众猜到场景可能是在法庭等场合下在众人面前剖析自己,已经具有画面感,能够代入角色视角体会角色当时的心情,情绪感染力紧随其后就来咯~就让我们一同期待他的后续工作带来惊喜吧 ~

内容来源:@DramaGaGa_音乐戏剧博 (原博地址,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以上内容含笔者主观感受,欢迎交流探讨指正。本文版权归DramaGaGa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搬运,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