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黎圣母院〉(二)文学与历史凝铸的史诗》
1 1831年前后,整个欧洲处于政治大动荡中,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正在进行复辟与反复辟的复杂斗争。在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1830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1831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是雨果对曾是保王主义的自己做了一次清算,也是对1815年至1830年的波旁王朝,反动暴政的深刻批判。表达了对波旁王朝和天主教的憎恶。 2 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雨果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从他赞颂波旁王朝开始转向抨击残暴腐朽的封建统治,从漠视劳动人民转而同情劳动人民。《巴黎圣母院》就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在《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过程中,雨果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书籍,考察了巴黎的一些历史遗迹,并仔细研究15世纪的巴黎,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不朽著作的创作。 (内容根据《高分阅读能力提升之跟着新课标读名著》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巴黎圣母院》整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