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月拍 | 日本器物、中国名茶专场精赏

漆金描画宿中月
早梅映烛星
日本器物拥有静穆、枯淡的精神内核
与「静寂、幽玄」的禅道思想
融成「天地人和、茶禅一味」之境
西泠网拍 · 艺是「七月月拍」
日本器物专场
敬请关注
欢迎调阅
↓

▲明治 · 铜制观音坐像 高:17.5cm 长:13cm 宽:11cm 说明:观音着通肩长袍,形态丰满。右手覆于右膝,左手做说法印,表以法轮摧破烦恼,使身心清净。脸部饱满丰盈,表情安祥慈悲,让人们感受到观音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慈爱。坐像在着重观音的面部神态描写的同时,也注意到衣服褶皱等细微处的刻画。


▲
明治 · 漆制嵌螺钿长方几
高:22.5cm 长:35cm 宽:23cm
说明:漆制长方几,方形桌面,整器嵌螺钿,桌面饰风景人物图,螺钿镶嵌平整,画面生动细致,是日本匠人精神的完美体现。

▲
明治 · 木抱石大达摩
高:34cm 长:40cm 宽:20cm
说明:木抱石为天然形成的自然奇观,高低起伏的表面勾勒出静坐的达摩姿态,石头形成达摩面部及身体,棕色的木头化为长袍在达摩身旁流淌,富有动感。如此奇石,除了考验当时找石之人的眼光,更讲求缘分,可遇不可求也。


▲ 昭和 · 华山道人刻达摩心经竹质印笼
高:6cm 宽:4cm
款识:华山道人(刻款)
说明:竹制印笼,一面刻达摩像,另一面刻心经,于一小小印笼之上满刻心经尽展作者高超之技艺,非一般能工巧匠所能及也。


▲
明治 · 纯银急须、汤沸、茶托
一组七件
汤沸:高:21.5cm 长:14.5cm 直径:12cm急须:高:10cm 直径:9cm茶托:高:2.5cm 长:12.5cm 宽:9cm
说明:附共箱。此组拍品由急须、汤沸和五只茶托组成,形制较高,皆由纯银手工打制。通体手工敲打锤目纹肌理。整套银具简洁大方,功用性强,保存完整,谓品茗之利器。



▲
明治 · 金工珠子一组七件
直径约1.5cm
说明:金工珠子一组七件,银和鎏金材质制成,各雕有花卉图案,一枚小小的珠子,几乎浓缩了所有金工工艺,镶嵌,錾刻,错金,错银,上色,鎏金等工艺。运用了毛雕,片雕,高肉雕,平镶嵌,高肉镶嵌等技法,是日本金工作品中精华的缩影。


▲
昭和四十年(1965) · 纪念款
铜制饕餮纹象耳特大赏瓶
高:62cm 直径:39cm
款识:昭和四十年度卒业生寄赠(身款)
说明:铜铸赏瓶,体量特大,作双象耳,器身满饰兽面纹,威严庄重,气势磅礴,器身腹部近底处有纪念款:昭和四十年度卒业生寄赠,具有纪念意义,宜赏宜用。


▲
昭和早期 · 山石双鹤摆件
高:36cm 长:25cm 宽:19cm
说明:铜铸摆件,饰海浪礁石,高礁岩上立有两只仙鹤,一只目视前方,一只回首相看,脉络清晰栩栩如生,鹤题材在东亚文化中有着延年之意,所以带有祥瑞之气的美好寓意。

▲
明治-大正 · 玛瑙整掏三足香炉
高:14.5cm 长:13.5cm
说明: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有助于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负性能量。该玛瑙香炉整掏,附硬木盖及底座,炉身两侧作桥耳,下承三足,高贵大方。


▲
明治 · 紫金堂忠三郎造铁壶
高:23cm 长:16cm 直径:13.5cm
款识:忠三郎(共箱款)
说明:此壶造型饱满圆润,壶身饰满荒肌纹,肌理均匀,器壁厚重,肩部至颈部过渡舒缓,束口轻松而不呆板,腰线至底略收,呈现很好的立体效果,稳重端庄。圆月弧形提梁,梁足稳固,紫铜盖,花苞摘钮,流嘴饱满而立体,水径通畅。
作者简介:紫金堂为京都铁壶釜师系高级作坊,直至现代仍有传承,为日本茶道界高端茶具供应作坊,因其制器清雅,器身规整轻薄,出水设计良好,广受茶人青睐,多数情况下壶身并没有落款,特别的铁质,特殊勾把的持手设计辨识度高。加藤忠三郎家制作茶器铁壶从初代一直传承至今天的十二代。

▲
明治 · 铁把纯银急须
高:14cm 长:14cm 直径:12cm
说明:附共箱。纯银小急须,直流,出水明快,腹身折腰,立体感十足,壶把铁制,异材质有隔热效果,美观之余赋予人文关怀,实为佳品。

▲
明治 · 印花三耳锡罐
高:13cm 直径:9cm
款识:正文圃(底款)
说明:锡制茶叶罐,肩系三耳并配挂环,附双盖,密封性较好,器身满饰繁花纹,前后两面开光,饰竹石图,包浆莹润,宜赏宜用。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独对朝霞
一杯茗茶相伴
消了酷暑炎夏
西泠网拍 · 艺是「七月月拍」
中国名茶专场
敬请关注
欢迎调阅
↓

▲ 六十年代文革砖一组五片(生茶)
一饼约250g,共约1250g
说明:“文革砖”是“文革”时期所生产的砖形普洱茶,港台茶人称其为“文革砖”。60年代文革砖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此款砖茶经过半个世纪的转化,其汤色酒红通透,具药香,茶气厚重,入口生津即化。
冲泡方式:推荐使用紫砂壶,紫砂壶150ml左右投茶量8-10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增减投茶量。冲泡时,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以利于激发隐藏的内涵物质。前六泡可以即入即出,六泡之后逐泡增加闷泡时长,5秒-10秒-15秒-20秒逐泡增加。十五泡之后可闷泡1分钟,或者煮茶饮用。

▲七十年代勐海茶厂大口中绿印普洱茶一饼(生茶) 一饼约350g 说明:此款茶是勐海茶厂出品的一款七子饼茶。它以“大口中”厚棉纸包装,“茶”字为绿色手工盖印,深具收藏价值。其茶汤酒红油亮,香气口感幽雅,表现细腻,留韵持久;带油樟香的滋味甘滑醇厚,入口即滑入丹田,陈化优秀,极受市场欢迎。 冲泡方式:推荐使用紫砂壶,紫砂壶150ml左右投茶量8-10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增减投茶量。冲泡时,低冲注水,沸水冲泡,冲泡该茶需要保持高温,可通过“淋壶”(用沸水浇在壶身)。此款茶醒茶这道工序很关键,高温淋壶醒壶之后,再进行投茶。洗茶两次后,沸水即入即出。6泡之后增加闷泡时长,15泡后闷泡1分钟,甜度增加,陈香渐隐,木香和菌香浓郁。

▲
八十年代中茶7542
普洱茶一组两饼(生茶)
一饼约357g,共约720g
说明:八十年代末7542青饼,其以肥壮茶菁为里,幼嫩芽叶撒面,拼配合理得当,面茶色泽乌润显芽毫,心茶肥壮。经过三十多年的陈化转变,茶汤栗红油亮,香气纯正持久,花果香馥郁,滋味醇厚,气感强大,生津回甘特别明显,经久耐泡。

▲
八十年代勐海茶厂薄纸8582
普洱茶一饼(生茶)
一饼约350g
说明:八十年代薄纸8582是80年代七子饼中,极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1985年开始生产的一款出口香港的定製茶,茶品的唛号就称之为8582。此茶干仓存放,茶饼外观油亮润泽呈红褐色,茶汤偏深栗色,樟香味十足,水性柔软顺滑。是普洱茶爱好者收藏之佳品。

▲
1989~1991年勐海茶厂八八青饼
普洱茶一饼(生茶)
一饼约350g
说明:八八青饼是对勐海茶厂在1989年至1991年生产的一批7542青饼的称谓。这款88青饼是北美干仓存放,梅子香是他特有的代表。它以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叶洒面,茶饼乌黑油亮,汤色浓稠透亮,香气纯正持久,茶气十足,经久耐泡,饮後体感明显,多年来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茶品。

▲
1999年易昌号宋体精品一组两饼(生茶)
一饼约357g,共约720g
说明:99易昌号宋体精品,其辨识也很简单:机器饼模,饼身较小,400克,薄棉纸。采自易武区优质茶菁,茶汤整体开阔度好,层次度好,富于变化,近二十年的的陈化,已经开始爆发出陈年生普的感觉,旧味开始萌发,在相近年份的茶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
2000年班章茶王一组七饼(生茶)
一饼约357g,共约2500g
说明:普洱中班章为王,爱好收藏普洱茶的茶友,都以能拥有一饼纯正的老班章茶为炫耀的资本。口感饱满霸气,层次丰富,兼具花香、蜜香味,同时具有班章茶独有的霸气!汤色明亮,生津明显,回甘持久绵长。

▲
2010年冰岛散茶两罐1000g
一罐约500g
共约1000g
说明:2010年冰岛古树茶,采制头波古树春茶,索肥壮显毫,条索清晰可见。香气纯正、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厚实、回甘生津、香气明显,内涵丰富,透着一股冰糖滋味。


▲
九十年代中茶小黄印7572
普洱茶一件84饼(熟茶)
37.5kg
说明:本拍品一整件分12筒,一筒7饼,共计84饼,原厂原件包装,带唛号。此款九十年代中茶小黄印熟茶,在制作工序中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发酵效果,茶汤水性柔和,味道微甜,喉韵甘色泽油润茶气却相当霸气。7572熟茶,是目前可以确定从70年代中期生产出的产品,此款茶品畅销不衰,长期以来都有持续生产,是勐海茶厂经典熟茶代表,7572所使用原料为3-8级茶青,而以5~6级青壮叶为主,发酵度较高,汤水细甜,汤色红亮,口感厚滑。

▲
七十年代老白茶一罐500g(白茶)
一罐约500g
说明:白茶和普洱生茶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本拍品更有四十多年之久,难能可贵。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木》描述:“茶生于崖林之间,味苦,性寒凉,具有解毒、利尿、少寝、解暑”等功效,可见古人们早就发现白茶的药用价值,是为养生佳品。

▲
2000年银针茶王老白茶
一罐500g(白茶)
一罐约500g
说明:白毫银针,创始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福建福鼎。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本品为2000年银针王,选料用材讲究,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难能可贵。

▲
2003年台湾玉山高山乌龙茶一盒
说明:台湾玉山高山乌龙茶,产于层峰绵迭,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的亚热带的高山,产量极低。茶叶每年都需要用龙眼木碳在焙笼复火,经过多二十多年陈化,干茶色泽乌亮,茶汤清澈油润,滋味饱满,带浓郁的花果香气。

▲
八十年代老陈皮两袋
一袋约230g,共约460g
说明:陈化30多年的新会陈皮,经长时间的干化后,水分蒸发较为透彻,皮身干脆,外表呈现棕黑色泽。现代研究指出陈皮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道内积气、抗胃溃疡、保肝、利胆、祛痰、平喘,而新会老陈皮的功效更是非其他陈皮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