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穷游日记】波兰及波罗的海(1) 华沙
2018年圣诞期间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首都和芬兰佛系游了一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全文共5982字,23张图,阅读时长约15分钟]

【开篇】
2018年12月,每天往返于家和图书馆。巴黎的冬天在我看来不算特别冷,这是我第一次在欧洲过冬。这年的寒假只有短短的两周,元旦的时候我的本科室友还要来巴黎玩,所以决定这次假期不回国了,省下的机票钱可以在欧洲玩儿几天。紧张复习考试之余,我在手机地图上划来划去,期望找到一个便宜又好玩的地方。
事实上很多有名的城市或者景点最适合夏季去。因为欧洲的冬天往往是阴天,而城市风光或者湖光山景没有阳光这道滤镜,是会缺少很多意思的。滑雪区或者北欧可能比较合适冬天去,但是一方面自己已经去北欧看过极光,另一方面很多欧洲人早已提前规划,酒店机票早已翻了几倍。
思前想后,我决定剑走偏锋,选一些冷门的地方。这样可以解锁一些新地方,但是即使体验不好,也不会太失落,费用也可以大大降低。其他一些有名的想去的地方,可以等开春之后再做计划。就这样,波兰和波罗的海3国成为了备选。
对波兰的印象,仅限于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说波兰夹在列强之间,战争中总是很惨。记得有一次一个匈牙利同学说他们国家总是被列强欺负。我问她是不是波兰的情况更糟一些?她说差不多,都很惨,所以匈牙利和波兰关系很好。
其他具体再细化一点的印象,可能只是知道肖邦、居里夫人、波兰饺子和一部电影《盗走达芬奇》(推荐!)。不得不说,《抱银鼠的女子》(达芬奇名作,波兰国宝)可能是我此行去波兰的最大期待。
鉴于时间有些长了,有些细节可能不那么准确,请见谅。
【路线】
这几年旅游,从最早什么都查清楚安排妥当,到现在基本说走就走。临走前,只是把往返机票、中间路线和车票、青旅订好,至于每个城市有哪些景点并不多做了解。这样做有利也有弊:
• 利:就是对要去的地方会有一种新鲜感。做过多的攻略,往往会因为网上的图片看多了,到了实地反而会失望。
• 弊:是对目的地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可能会给某个城市放过多或过少的时间。
但是鉴于我通常没有太多时间做攻略,说走就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由于飞波兰和波罗的海3国的机票比较贵,我选择往返柏林,从柏林一路向北然后折回,每个城市停留时间都不长:
• 城市规模都不大;
• 圣诞假期很多店和景点都关门了,可玩的内容大大减少;
• 出行目的以解锁新地图为主,期待不是特别高,仅仅浅尝辄止,不是深度游。

【交通】
在查车票的过程中,发现这几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很成问题:
• 城市间、国家间的交通不太发达,火车的班次少;
• 短短的行程所花的时间往往至少8小时以上。这样可能好几个白天就浪费在路上了;
• 火车票的价格高,有的班次是对应汽车票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在后来的旅行过程中发现中欧、东欧的交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说,“要致富、先修路”是有些道理的。
经过比对,我决定在前半程的行程中,主要坐夜班大巴出行,这样既节省白天的时间,又可以免去一晚的住宿费用;后半段行程尽量选择中午或下午出发,晚上到达,这样可以投宿在旅馆里,第二天也能精神饱满地玩。
事实上,我已经很习惯坐夜班大巴了。欧洲的长途大巴在不同区域都有很不错的公司在运营,系统已经非常成熟,最有名的就是Flixbus。很多欧洲人的出行也会选择做大巴,甚至是夜巴。最初我以为只有年轻人会选择夜巴,但事实上是很多老年人也会坐,而且还不少。
这里有两个我比较喜欢用的App,方便查路线和车票,供大家参考:busradar、Rome2Rio。当然买票的时候可以参考对应火车/大巴运营商的网站/App。
提醒 欧洲的大巴票、火车票不是像国内的高铁动车是固定票价的!欧洲的票是越早买越便宜的,余票越少、票价越贵。有的时候票价翻几倍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尽早确定行程然后订票。
【住宿】
大概2016年开始,如果独自出行的话,一般就会选择青年旅社。相比国内很多朋友倾向于住很棒的星级酒店,我觉得旅行的意义在于看外面的世界,在酒店的时间无非就是洗个澡、睡个觉,最多连个wifi上会儿网。除非出行目的只是换个地方睡觉打牌上网,否则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太过追求酒店环境。
很多欧洲人其实也倾向于住青旅,甚至很多情侣啊大爷大妈啊不去住酒店标间来住青旅,毕竟便宜。另外,很多青旅就在中心地区,出行或者买东西都很方便。
当然,如果几个小伙伴或者家庭出游的话,民宿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有私人空间且设备齐全,人均的费用也不高。
关于青旅,有人会担心睡眠问题,我是那种倒头就睡的,所以不存在。隐私问题的话,一般青旅都会配箱子,自己准备一把锁或者问前台借一个。我心比较大,一般出门就带一个马桶包,有的时候也不锁,就放在床上。(不推荐这么做)
订青旅的话,一般就是在Booking上搜索目的地城市,筛选青年旅社,按照离市中心距离排序,然后挑选离市中心近且性价比高的。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住在汽车站或者火车站附近。
一般来说行程、车票、住宿三样会综合比对之后再确定,因为要考虑时间、便利性和预算的问题。
【物品】
出行最重要的四个字“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
身份证:引申到护照及其他证件;
手机:引申到充电器、转换插头等;
钥匙:引申到酒店房卡、储物柜钥匙等;
钱包:引申到现金、信用卡、借记卡等(除了极少数中国超市和餐馆,支付宝和微信在欧洲无用)。
以上四字最为重要,其他东西丢了也千万别丢了这些!
其他的可能要用的:洗漱用品和吹风机(青旅不提供)、拖鞋(欧洲酒店不提供)、换洗衣物等。建议轻装上阵,出去是玩儿的不是去搬家。
【华沙之旅】

2018年12月22日,坐了一晚的夜班大巴,到达华沙的时候,天刚微亮。我到隔壁火车站换了些兹罗提(Złoty)[1],把包存在了车站的自助柜里[2],然后吃了顿麦当当的早餐。等我再出火车站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昨天睡前在谷歌地图上查了下,标记了下华沙有哪些地标和景点。城市不大,景点基本可以步行到,唯一比较远的景点是波兰的“凡尔赛宫”——维拉诺夫宫(Muzeum Pałac w Wilanowie),位于南部郊区。所以准备先去维宫,然后再去市中心慢慢逛。

维拉诺夫宫原本是一个郊外的别墅,后来被波兰国王修建成一座宫殿。在去维宫的路上,华沙的城市面貌逐渐清晰起来,但随着一场大雨,这份初印象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车一直开到了南部郊区,停在了一个蛮大的公交终点站。周围有几家小店,马路对面是一个小花园,维宫就在深处。湿漉漉的感觉已经让我兴致打折扣了,结果走到正门的时候看到宫殿的时候,就愈发失望了:相比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维宫显然小气了许多。可能是因为淡季加上放假,庭院里的草坪也没有好好打理,呈现一副破败感。到了售票处,被告之12月20号就开始放假了。虽然白跑了一趟,不过似乎并没有很遗憾的感觉。

毫无留恋地坐上公交前往市中心,途径一站是肖邦公园,提前下了车。公园正式的名字是Lazienki Park(瓦津基公园),里面的宫殿曾经是波兰末代国王的别墅,所以这座公园也算是皇家园林了。可能是雨天的关系,天又比较冷,所以公园里有些冷清。

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没有特别的兴致在公园里散步了,只是去看了看公园里最具标志性的肖邦雕塑。这座雕塑是为纪念肖邦诞辰100周年(1910年)而计划的,然而直到1926年才设计完成。雕塑前是一片下沉式广场,有一个圆形水池,这个时候已经干涸了,只积了点儿雨水。据说春夏的时候,在这里每周都有免费的音乐会;但现在大冬天的,只能看到肖邦在独自美丽。

出公园后下一个目的地是国立博物馆,也就是要去看国宝《抱银鼠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的地方。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买了一个波兰甜甜圈Paczki或者叫Polish donuts。这是波兰的一种传统街头小吃,形状和其他地方的甜甜圈不一样,是油炸而成的(高卡路里警告!),表面由橙皮和糖霜覆盖(高卡路里警告!),里面还有各种馅儿(高卡路里警告!),最经典的是玫瑰馅儿的。据说波兰每年还有吃甜甜圈比赛。第一次吃不敢随便尝试,就先买了个原味的(通常应该是圆的,但是这家店把原味的做成了三角形)。

国家博物馆就在这家甜甜圈店边上。在偌大的国博逛了一圈后,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抱银鼠的女子》,甚至连一个海报或者一个说明都没看到,这不像是国宝应有的待遇。这时,谷歌告诉我,这幅画是在克拉科夫博物馆展出的,并不是在华沙。大写的尴尬,这就是没有提前查攻略的后果。

这里贴一张网上的图,相比于《蒙娜丽莎》,个人更喜欢这副《抱银鼠的女子》,不谈技巧,单纯是因为画上的女子更优雅、更柔美,银貂也让整幅画更有生气。
不过,即使没有看到名画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本来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习惯去参观一到两个博物馆。博物馆往往可以让我们最快地了解这个国家或者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出了国博,一路向北。找了家评分蛮高的甜品店,点了一份Pancake和巧克力奶。这个时候的华沙温度要比巴黎低,为了维持体温,身体会更快地消耗能量,所以得时不时地补充一些糖分。

华沙的纬度要比巴黎高,白昼更短。等吃完甜点,天已经黑了。继续向北,往老城区走。

来到老城区,圣诞的氛围愈发浓郁。华沙古城在战争中被破坏,现在的老城虽然还有些中世纪的格调,但其实是在战后修复的。1980年,重建的华沙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特例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价中这样写道:
"1944年8月华沙起义期间,华沙历史中心85%以上的建筑遭到纳粹部队的摧毁。二战之后,华沙人民用长达5年的时间重建古城,他们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华沙的重生是13世纪至20世纪建筑史上不可抹灭的一笔。"

在老城的小巷里兜兜转转,终于到了老城广场,著名的小美人鱼就在当中。如果说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是大家闺秀,那华沙的小美人鱼就是女武神了,仗剑执盾,相当彪悍。小美人鱼周围一圈是溜冰场,好多大人、小孩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旋die转dao跳pa跃qi(咳咳)。

老城广场这里已经变成了圣诞集市,搭了很多小房子,主要卖一些小吃、饮料和圣诞相关的小礼品。小吃里最传统的一样是波兰烟熏干酪(Oscypek),是一种仅在波兰Tatra山生产的手工山羊奶酪。区别于其他国家常见的南瓜状的奶酪,这种奶酪会被揉成纺锤状,随后刻上每个作坊特有的花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烟熏时使用的不同木材。这种干酪比较松软,第一眼看到我以为是蛋糕(囧)。一般小摊会把奶酪切片,在铁板上双面烤到滋滋响。吃的时候可以直接吃,不过Oscypek的咸度比其他奶酪要高一些,直接吃容易齁着。小摊位上一般会有蓝莓酱、覆盆子酱或者其他一些果酱,配着果酱吃,会有一种独特的口感。我是比较喜欢吃奶酪的,Oscypek在亚马逊卖得奇贵无比,在某宝上更是遍寻不得,所以第二次去波兰的时候,特地买了一块Oscypek带回家。

哪儿的圣诞集市都少不了热红酒(Hot wine)。最经典的就是红酒中加入肉桂和苹果、橙子等水果煮开(自己也可以做),当然也有不含肉桂的热红酒。热红酒热量比较高,喝完整个人都热乎乎的,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饮用。

众所周知,波兰盛产琥珀。老城的小巷里随处可见卖琥珀的小店。很多都有中文标识,看来中国人的购买力真的很强。


这时候该吃晚饭了。说到波兰的美食,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波兰饺子(Pierogi)了。Zapiecek餐厅是波兰有名吃饺子的连锁店,相当于波兰版的大娘水饺(咳咳)。餐厅里的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金发碧眼的姑娘,穿着波兰的传统服装。餐厅内的氛围也非常好。

我点了一份黑麦汤和什锦饺子拼盘,有土豆泥、肉末、酸菜猪肉、奶酪、蘑菇、小扁豆、奶酪馅儿的,算是尝个新鲜。波兰饺子皮比较厚一些,馅儿比较干,没有汤水。饺子有水煮和煎饺两种,此外还有特色的酸菜猪肉。不说口感,且说菜式上,是不是觉得波兰菜和咱们的东北菜有些异曲同工呢?其实波兰和波罗的海3国都有各自特色的饺子,这个咱们以后再说。


吃饱喝足,在主街上散了会儿步,夜景还是很美的。然后就启程回汽车站了,晚上要做夜巴离开华沙。


【结语】
虽然在华沙只逗留了一天,但给我的感觉是城市非常干净、和谐,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破败。加之圣诞节的点缀,相当得祥和。(记住这句话,可能之后每个城市,我都会重复一遍)
唯二的遗憾是没有看到《抱银鼠的女子》,以及等我再回去想买一个玫瑰味的甜甜圈的时候,那家店早早地关门了(感觉错失一个亿)。
[1] 换现金 出行前我没有换现金,一般信用卡都是可以使用的。如果是国内的信用卡,建议开通境外使用的服务(交行是有的),这样可以免去换汇的手续费。
但是有些地方必须使用现金 ,比如小商品店、街边小吃店。
国内借记卡可以在ATM上取现金,但一般会收取一部分手续费。换汇的话,有很多挂着Exchange灯牌的店,不过得确保自己有人民币or美元or欧元现金,换汇处是不接收刷卡的。至于哪里换汇划算,有些城市是车站,有些城市是景点附近。建议大家在车站就换一些,毕竟坐公交还是要用到的。
友情提醒 千万看清汇率是买入价还是卖出价!
友情再提醒 看到西联(WesternUnion)的黄牌子,基本可以跳过。经过各地的比较,西联的汇率是最坑的(没有之一)。
[2] 行李寄存柜 因为我早上到华沙,晚上就走。基于之前说的“轻装上阵”原则,我只带了个相机包,其他的都寄存在了火车站的自助寄存箱。这种寄存箱在欧洲的火车站或者汽车站都是有的,还是很方便的。只是记住要备一些硬币。
下一站:波罗的海3国之立陶宛——维尔纽斯(Vilnius)